溫晏然仔細看著戰爭沙盤上的數據。
兵卒總數114萬;
騎兵36萬;
遠程兵11萬;
步兵14萬;
工程兵03萬;
民兵63萬。
如果把每個兵中的數量加在一起的話,會發現其總數已經超過了114萬,溫晏然研究過君王攻略的機制,知道這是因為遠程兵跟騎兵,工程兵跟步兵存在兵中上的重合,像鐵騎營里的三千人,每一位都能被同時當做騎兵跟遠程兵來看待,至于最后的民兵,則是由一些沒有經過訓練,也缺乏作戰經驗的役者組成,平常負責軍隊中運送物資,起灶做飯等雜務。
跟在兵卒后面的數據是當前糧草數,不過顯示的不是糧草總量,而是糧草的可供應時長,據系統顯示,盧沅光那邊準備的糧食,足夠十萬大軍三個月的用度。
糧草跟兵卒后還有一列,顯示為隊伍士氣6010職業加成。
這個數據是按百分制計算的,能到70,證明隊伍的整體精神面貌還算不錯,溫晏然記得某些技術帖里提到過,倘若隊伍士氣超過90,就算被敵軍擊殺一半以上的士兵,陣型都不會潰敗,反之,若是低于10,哪怕還沒跟敵方交手,都能達成一觸即潰的成就。
就在此時,內官蔡曲過來通報“崔舍人求見。”
溫晏然在心中算了下日子,笑“她也是時候到了。”又道,“讓崔舍人進來。”
崔新靜的面色因為疲憊而顯得有些蒼白,她先詳細匯報了自己本次出差的工作成果,然后摘下冠帶,姿態鄭重地向天子行了一個大禮,方才諫言道“大周社稷系于陛下一身,上興關位于丹州,前方地勢更為闊朗,西夷之兵朝夕可至,陛下萬金之軀,實不應親涉險地。”
經過了厲帝那么多年的禍害后,大周之所以能夠保持著表面的穩定,都是因為有溫晏然鎮住了中樞,她甚至不用出事,只要威信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天下動蕩。
崔新靜幼受庭訓,知曉謀事時不能只慮勝,不慮敗,若是天子當真因為西夷之戰而有所損傷,其后果是如今的朝廷決計無法承擔的。
溫晏然聽她說完,不答反問“你離開時,王刺史可有什么話帶給朕”
崔新靜頓了下,才回稟道“王刺史曾言,臺州已呈火上澆油之勢,兵貴神速。”又道,“陛下可以使朝中將領率兵至此,又何須御駕親臨”
溫晏然笑“那依崔卿之意,該讓何人率兵”
崔新靜聞言不由哽住最熟悉臺州情況的將領肯定是陶駕,不過此人當年曾遭遇過大敗,而且多年不曾領兵,恐怕難以鎮住下頭的兵卒,但若是以他為副將的話,又找不出一個能力與威望都壓得住場子的人。
唯有天子可以。
建州一帶,沒任何一人的威望能超過溫晏然,如果她決定自己擔任這個大軍名義上的主帥,旁人只會因為擔憂她的安危而反對,絕不會因為不服氣而生亂。
事實上,在天子要來的消息傳到上興關時,此地的官吏,士族還有豪強,便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到了一處,力求上下一心,免得自己行事不妥,觸怒新帝。
溫晏然緩緩道“西夷必反,此戰無法避免,若是戰事拖得太久,就算贏了,也是弊大于利。”
大軍上下,唯有溫晏然的決斷權無可置疑,是以她必定要親自來丹州上興關坐鎮,如此一來,前線的將領們方才能夠指揮若定。
崔新靜思忖片刻,小心道“王刺史雖言兵貴神速,然而大軍此刻便抵達上興關之事,一定遠超王刺史所料。”
正常情況下,在決定出兵后,首先得做好物資與人員的調配,哪怕建州與臺州離得不算遠,從崔新靜把話捎回去算起,怎么也得個把月才能整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