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軍的陣型發生交錯的時候,師諸和指揮兵馬,讓兩翼騎兵主動向內壓縮,同時封住后路,免得叛軍從中逃離。
其實單以陣型論,若是錐形陣兩側都有戰將帶著騎兵們向雁行陣的邊翼發起沖擊的話,叛軍絕對沒那么容易被包圍住,這一戰的情況,可以說完全由組織力所決定。
叛軍的騎士接連被人從馬背上挑下,又陣亡于同袍的馬蹄之下,天空上不斷有箭矢如雨落下,一位奮勇的小校手持長矛,蕩開鐵箭,一矛生生捅穿了一個建平百夫長的胸膛,眼見敵人攻到,又來不及抽回自己的兵刃,居然從馬背上站起,徒手相搏,將來敵如拎小雞一樣從馬背上拎到半空,又像投擲包袱一樣,輕輕松松擲到了馬背之下,大笑著踩死。
兩軍騎兵馭馬往來,刀槍交錯,讓張亟有種身陷噩夢中的錯覺。
副將知道情況不好,咬牙道“如今勝敗之事還未可知,請將軍務必堅持,等谷豐那邊的人馬過來,內外夾擊,仍有勝機,若是此刻領兵撤退,必將一敗涂地”
張亟張了張嘴,用手指著對方,接著又無力地放下,他自然想離開,卻因為對老師的忠孝之心,無法拋下這么多兵卒離開。
另一邊,師諸和早知大邑這邊派人去聯絡谷豐的兵馬,他令阮明樊帶兵去迎,又吩咐這位新將不得下死力攔截,而要將來人慢慢引到這里,等谷豐兵馬抵達時,又主動散開了一個外緊內松的三角形口子。
大邑的叛軍發現某處包圍松動時,簡直大喜過望,求生欲讓兵卒們自發往缺口處發起沖擊,但谷豐那邊的騎兵又一心想攻破建平大軍的包圍,兩邊直接撞在一起,又因為指揮失靈,一時間居然進退不得,被兩邊的建平騎兵從容射殺。
其實換做蕭西馳那樣的天生將才來此,當真可以從陣勢的缺口中強行沖入并救走主將,但換做東地叛軍,卻無一人能有這等本事。
四周的砍殺聲震耳欲聾,滿目都是鮮紅的血色,兩邊從天亮開始交戰,一直打到夜幕初降,直到申時中刻,那些叫喊聲才漸漸低微了下來,被傷兵們痛苦的呻吟聲所取代。
這一戰叛軍那邊統共出動了八萬兵馬,其中三萬陣亡,五萬直接投降。
師諸和令人打掃戰場,同時收攏殘卒這些人既然是叛軍,就不能留在原地,反而會分批遷移離開,否則一定會生出動亂,有些將領為了以防萬一,甚至會選擇將降卒盡數坑殺
在平叛的角度上來說,大邑一戰可謂大獲全勝,然而被親兵護衛在中間的主將師諸和,自從塵埃落定后,便一直默然不語,他安靜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一幕,面上并沒有露出什么明顯的喜色。
身邊副將將張亟的人頭呈上,這個懦弱無能的人,其實在親兵的護衛下一直活到了最后,卻在建平大軍招降的時候,手持長戟,對敵人的士兵發起了攻擊,最后被對方一刀砍死。
作為叛軍主將,他的腦袋被砍下,最后懸掛在了大邑的城門上頭。
等大邑的戰報傳到溫晏然手中時,已經過了好幾日了。
許多朝臣們一面為前方戰況憂心,一面為皇帝的鎮定感到佩服溫晏然打開奏報,一目十行看完,從始到終一直神色自若,并沒有因為師諸和等人的戰績而喜動顏色。
這并不奇怪,畢竟早在此之前,系統提示就開始了頻繁的戰況刷屏。
系統戰役大邑之戰大捷。
玩家達成成就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