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地那邊傳來消息,被派去運送糧草的褚馥忽然間不知所蹤,旁人知道他是士族出身,又受朝廷委派,當然不敢大意,立刻派人嚴查,結果卻收到消息,說是此人投到了典無惡那邊,當即派人核實,最終發現果然如此。
“”
溫晏然看著奏報上的信息,覺得褚馥那些人還挺擅長自我發揮的。
不管實情如何,既然如今的證據都指向褚馥此人已經背叛了朝廷,建平這邊肯定得有所反應,此時此刻,還在京中的褚氏一族已經在家里白衣請罪,靜候天子發落。
池儀聽見天子笑道“把太傅跟宋卿的折子拿給朕。”
褚馥投敵的消息已經傳到京中,這兩人都是朝中重臣,又熟知皇帝一言不合就砍人腦袋的性格,聽到褚馥投敵的風聲后,肯定得過來勸諫一二,就算救不了褚氏一族,至少也不要牽連到崔氏那些南地世族。
早有準備的池儀將折子挑揀出來呈上,上頭的內容與溫晏然想得差不多,都是勸皇帝息怒,褚馥一人糊涂,不值得因他影響大局,如今前方正在交戰,切莫因此牽連過廣。
溫晏然將這幾封奏折挑出來擱到邊上,暫不批復。
池儀笑“如此一來,太傅與宋御史恐怕又要進宮勸諫陛下。”
溫晏然隨意道“兩位卿家年紀都不小了,近來又下了雪,進宮的時候記得讓人多照看一些。”又道,“等他們再來幾趟,便讓人去東邊勸勸褚卿,就說只要他肯回來,朕可以既往不咎。”
褚馥“投敵”后,東邊的叛軍們一定會旁觀建平的反應,以此確定褚馥究竟是真投敵還是假投敵。按照典無惡那邊對朝廷的判斷,心狠手辣的小皇帝在知道底下大臣溜走之后,多半得砍幾個褚氏族人以儆效尤,溫晏然這么做,便顯得自己是暫時被重臣們勸動了,決定繼續爭取褚馥,希望他回頭,也能解釋為什么不立刻處置他的族人。
建平派至東地的大軍先是一分為三,從左中右路分別突破,其中最兇猛的一波攻勢被陶駕擋住,陳明跟師諸和則一路進取,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從這里往承州的道路上橫著一個右營,猶如攔路猛虎,陶陳師三方不得不暫時停下,全數匯聚于右營附近。
派去接褚馥的那隊騎兵也在往右營趕,他們這時已經接近右營所在,但前面的道路卻被建平大軍所阻住。
師諸和乃是善于治軍之人,他將手下兵卒每千人分為一營,營盤與營盤間以一里為界,上空旗幟飄揚,彼此間有道路相連,除非有諭令在手,否則無論是誰都不許在營盤間胡亂走動,遠遠看去,只覺得壁壘分明,令人心中生畏。
那些說客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這里,這里人多,咱們換一條路走。”
褚馥不曾言語,只是默默注視著營盤的情況。
說客們不曾想到,他們這一繞,就連續繞了好幾天,期間竟然一直沒有發現什么可以通行的道路。
他們本來是想把褚馥帶到右營中,讓他出一份力,結果人倒是被哄來了,卻被卡死在營盤外頭怎么都越不過去。
最后還是褚馥主動開了口“右營當中,有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