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晏然心中暫有定計,召了一位謁者過來“既然是西夷貢物,就取出一些出來,分贈給太傅他們,再送一些王自展那邊。”
王自展是昔日臺州刺史王游的幼女,如今正在京郊守孝。
按大周慣例,孝期不可注重衣食享受,若是嚴格遵循古禮,食物里面甚至不可以加鹽,不過到了現在,許多規則已經逐漸荒馳,度過開頭三個月后,便可以在飯中加一些鹽粒。
溫晏然不好給王自展送錦緞,只能讓人帶一斤井鹽給她,然后又送了一批太學那邊的新書。
蔡曲笑“陛下一向記著小王君。”
溫晏然“朕既然說了要好生教養她,又豈能言而無信”
都是皇帝身邊近人,蔡曲也熟練地把“人家都二十多了”的話給憋了回去,奉命退下,去給各個大臣府上賞賜貢物。
翌日。
慶邑部使者被引至西雍宮前殿,當即大禮參拜,同時以額觸地。
“慶邑部蒙陛下救命之恩,日夜懸感,將軍大病初愈,派遣微臣替她拜見陛下。”
慶邑部使者說話時,將一個盒子高高舉過頭頂,一位宮人將盒子接過,然后轉交給西雍宮的女官,再由女官交給池儀,最后才送到溫晏然的御案前。
盒子里裝的是一串由野獸利齒構成的項鏈。
慶邑部使者聽到天子的話從高處傳來
“這是什么”
慶邑部使者“回稟陛下,這是將軍少年時所捕獲野狼的牙齒,還有鯨魚的骨頭。”
蕭西馳的部族本來居住在北地,所以每代首領正式接掌部族前,都會去狩獵野獸,等遷居到南邊時,依舊保留了這個習慣,然而南地大型猛獸比較少,首領繼承人就只能往海上尋找合適的獵物。
慶邑部使者恭恭敬敬道“將軍曾說,其實她此身所有,都是陛下之物,我部族人雖然只有些許勇力,也希望能為陛下效勞。”
其實在慶邑部的習俗中,贈送獸骨項鏈,還有宣誓效忠的重要含義,蕭西馳乃是部族首領,她這么做,所獻上的不止是個人的忠誠,也是整個部族的忠誠。
慶邑部搬到南地后,多為蠱病所苦,卻不明其中的原因,而朝廷那邊又一向不在意邊人的死活,等溫晏然登基后,卻時時關心慶邑部的情況,知道蕭西馳生病后,還特地派了醫官過來,教導他們規避預防以及治療的方法。
倘若溫晏然在慶邑部這邊的威信能獨立顯示的話,就會看到具體數據已經突破九十,而且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溫晏然瞧著盒子里的項鏈,微微一笑,這件飾品既然是獵物所制,顯然是紀念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只是她身邊舊物不多,略想了想,便從發冠上將簪子拆下,讓池儀拿給對方,充當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