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那些看似文弱的藥士們保持住了鎮定,彼此擊掌贊嘆,十分喜悅“果然如陛下所言”
鐘知微注意到,有幾位藥士在木板上匆匆寫著些什么,其中就包含了“粉塵爆炸”四個字。
“”
作為一個典型的大周人,鐘知微就算不是特別相信玄學,對于皇帝天命所歸而且無所不能這一點,也是十分有自信的。
旁人無法理解現象中原理,只會覺得天子格外厲害,連天雷都能隨意驅使,唯有溫晏然本人清楚散碎的干稻草本身是可燃粉塵,因為本身質量低,容易彌散在空氣中,被點燃后,就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局部壓力急劇增大,最終產生爆炸。
不過即使有了可燃粉塵,爆炸也并不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能有現在的結果,大約是因為烏流部的運氣格外不好
就在藥士們進行數據記錄的同時,太康那邊,也在爭論天子返駕的事情。
朝中大臣大體分為兩派,一派是希望一切從簡,讓天子盡快趕回建平,另一派則堅持必須恪守天子出巡的所有流程。
雙方互不相讓,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第一派的人覺得戰時一切可以從權,以平定叛亂為要,另一派則認為,越是情況危急,越是要穩住姿態,若是皇帝匆匆返回建州,地方大族也會心生慌亂。
天子知道此事后,在百忙之中特地抽空關心了一下兩邊的爭論情況,并友善提醒他們動作快一點,最好趕在仗打完之前給出定論。
會這么做,自然是因為溫晏然信心十足,認為鐘知微有能力迅速解決定義問題她這還沒算上同在北地那位“不會打仗”的師小將軍。
不過這次溫晏然難得沒能猜得全對烏流部雖然被迅速解決,鐘知微卻借此機會,揮軍向北,與羅嘉國正面對上。
五月初,臨原之戰大捷的消息傳來太康。朝臣們還沒為此議論出結果來,就在七月初收到了羅嘉國戰敗,向大周稱臣的消息。
羅嘉本來不是那么容易攻打,只是在他們選擇與大周作對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鐘知微所上的奏報被迅速送到了中書省,內容讓人懷疑是師諸和代筆的,在措辭上顯得格外謙遜,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她自己其實沒什么功勞,能夠打贏,都是因為天子的英明領導跟兵卒的奮不顧身。
其實作為這一戰的指揮者,鐘知微所言完全發自肺腑,她在奏折中,深刻感謝了天子所增派的藥士,以及這些年來運送到北地的白糖、防水橡膠、新式輜重車、望遠鏡、改良的指南設備、野地集合焰火彈等等。
這封奏折在充分抒發書寫者心臆之余,也為后世的學生貢獻了一大批橫跨各個學科的重要考點。
當今天子從登基開始,大小戰事不斷,民生卻沒有因此被拖垮,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不管跟誰打都能贏得很快,而且越到后面,越能出現一面倒的碾壓局勢相比較而言,死得很早的那些臺州土夷大族首領完全可以含笑九泉至少在對付他們的時候,溫晏然還親臨丹州指揮了一把,在態度上顯得比較重視。
戰事平定后,定義邊營將大量戰俘內遷,這些人也很容易安置,天子特地下了一道圣旨既然從建州到南地的運河挖得格外成功,那中原這邊到北地運河段也是時候去開通一下,如今挖河的人已經有了,工部那邊再調派些有經驗的熟手過去掌管此事。
跟隨開通北段運河的旨意一塊來的,是給工部侍郎辛邊、趙去暑二人封侯的圣旨,與此同時,皇帝還額外擇選兩人族中出色人才,送入太學當中,若是考核通過的話,還會送到豐肅侯跟都江侯兩人那邊做屬吏,他們雖無軍功在身,然而為了修建運河之事,忙碌多年,堪稱盡心竭力,所立功勛,完全值得上一個侯爵之位。
運河這邊,不止主官得到嘉獎,下屬成員也各有封賞,僅以銀錢論,朝廷就賞下了六千萬錢,而且大部分都是少府所出。
溫晏然的行為也在大周慣例的軍功封侯跟外戚封侯之外,開辟了另一條封侯的道路因為技術水平而封侯。
大周現今對技術發展的重視遠超前代任何時期,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為天子本人會親自參與到新技術的研發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