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拍個視頻過來,我看看成色沒錯,就是這種,兩千塊已經轉給你了。”
“瓷土好像不夠細,麻煩再去找一找,謝謝,價錢會付雙倍。”
“不是這個,顏色不對”
云舟通過電話與視頻的方式與當地人溝通,確認和馮大師所說的幾乎相差無幾后,才讓人郵寄過來,爭取每一種材料都做到盡量完美。
這種溝通異常繁瑣,有些人找著找著就不樂意了、要求加錢,或者以為他是騙子根本懶得搭理,總之整個過程很耗心力。
除了忙著收集材料之外,云舟也開始學習瓷器修復中最難的兩個步驟補配和作色。
補配指的是將瓷器殘缺的部位進行補足。
一般瓷器的補配需要先用軟陶捏塑成型、燒制成與瓷器形狀相同的模具,將模具放在瓷器邊緣,補上殘缺的部分,最后刮掉多余的部分。
補配之后是打底子,打底子之后便是作色。填補裂縫處的顏色,使其與釉色一致。
云舟先從較為簡單的單色釉做起,他拿在手里的是之前已經打好底子的唐邢窯菱花形洗,上面的裂縫已經修補完畢,現在只需要填上顏色即可。
調好顏色之后,馮大師看了一眼“先試色看看。”
云舟手中握著噴筆,在料壺里面裝上釉料。這種工具適合用在小器型瓷器或破損細小的部分,噴色的地方要小而準,不然會因為噴色的距離、力度和濃度造成偏差。
“嗯,顏色還可以,量調到最小,涂的時候要來回的涂,不要只噴在一個地方。”
“好的。”云舟點頭,食指向下按著按鈕,開始在填補的縫隙處反復噴涂。
“顏色有點淡了,再噴一層。”
“嗯。”
“好了好了這次又稍微深了點,還行,肉眼看不出來,不過”
馮大師示意云舟打開紫光手電筒沿著縫隙照射,在強光的照射下,能夠看到噴涂的釉料與原本釉色的微小差別,還有細如發絲的約兩三毫米的小裂縫。
“啊,居然有裂縫。”少年垂眸看著瓷器上的細小裂紋,神情有些沮喪。
如果說噴筆使用得不好情有可原,可是在紫光燈下看到裂縫讓他很難受,畢竟光粘連碎片就粘了好久。
馮大師用冰涼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錯了,單從外表來看已經做到了那些人所謂的無痕修復,不仔細看發現不了瑕疵。
我第一次修復瓷器的時候,那才叫慘不忍睹。裂縫沒有粘好,膠沾了一手,顏色也涂得極不均勻,被師傅狠狠地罵了一頓。”
“馮大師,為什么還會有裂縫啊,是沒粘好嗎”
“不是粘連的問題,是刮膩子的時候沒將裂縫填平。打好底子后,用水磨砂紙剮蹭的時候一定要均勻仔細,不然很有可能有細小的部分顧及不到。”
“我明白了。”云舟想著刮膩子這個過程確實很枯燥,磨到最后手都酸了。或許正因為如此,最后一部分沒有仔細打磨,導致還有一點點裂紋存在。
“馮大師,那現在怎么辦唔,要不、從頭再試一次”少年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這次就不用了。已經將所有步驟進行完畢,再拆洗的話會損傷釉面。”
馮大師關掉紫光手電筒,將整件菱花形洗拿在手中觀察了一番。
只見釉面胎體堅實而輕薄,釉面潔白如雪、細膩瑩潤,連接處看不到任何裂縫和瑕疵,幾乎看不出修復的痕跡,就像剛剛的裂縫不存在一樣。
他撫摸著上面的釉色,做出評價“其實修復得可以,一般人看不出來,你要是不信,可以拿給別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