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扇屏風,每扇所用的工藝、畫工、題詞均不同,但組合起來卻是一幅完整的人物故事畫,且幾乎沒有任何的損壞,令云舟驚嘆不已。
他感覺自己還沒有進入收藏室,便已經感受到了濃厚的收藏氛圍。
“這扇屏風是清乾隆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詩文十二扇屏,在國外收的,還不錯吧”
“簡直太漂亮了”少年用手撫摸著屏風上鑲嵌的螺鈿,即使過了這么久也沒有脫落的跡象。小玉龍更是開心的吸走了上面所含四十多道靈氣,甩著尾巴嗷嗚了一聲,心滿意足。
“還不算什么,一會兒還有很多寶貝呢。”
杜老爺子引著云舟上了二樓,用貼身放置的鑰匙打開了收藏室。
令云舟沒有想到的是,足足四百多平米的空間全都改成了多寶閣的樣式,有三大間屋子的藏品,粗略估計至少有五六百件。
“天啊,杜爺爺,您真的太厲害了,這些藏品都能開一個私人博物館了吧。”
“可以是可以,不過太麻煩,需要有人進行管理,還要經常宣傳。我年齡這么大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杜老爺子傲然一笑,“老頭子我搞了一輩子收藏,雖然比不上如馮大師那樣的頂級收藏家,但比起一般的收藏家那是綽綽有余。”
兩人先來到第一間多寶閣,玻璃柜里是琳瑯滿目的瓷器,按照時代進行劃分,基本每個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作品。
“杜爺爺,這是陶器嗎”
云舟看到擺放在首位的就是一件通體漆黑的高柄杯,大約18厘米高,口沿外敞,深腹杯身,下部為大約十公分的高柄,恰好適合我在手中。
陶器的底部還沾著土,在燈光下泛著黑亮的光,顯得樸實無華。
“沒錯,這是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所出產的黑陶。陶瓷陶瓷,先有陶器,再有瓷器。
陶器從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那時候作為儲水儲物的工具,為低溫燒制,工藝簡單,所以很多高古陶器都具有一定吸水性。”
杜老爺子舉了個形象的例子“比如你用萬年前的陶碗盛了一碗粥,結果喝著喝著就發現,稀粥變成了粘稠的米飯,這是里面的水分被陶土吸走了。
當然,隨著后來技藝的發展,燒陶的工藝也越發成熟。比如你眼前的這件陶器,它叫蛋殼黑陶高柄杯,屬于工藝最復雜的一種。
它以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漆、硬如瓷著稱,厚度最薄可以達到03毫米,是為禮器。但是自從硬陶出現之后,陶器就慢慢就演變成了帶釉的瓷器。你看這個”
他示意云舟往后看,少年看到了玻璃柜里存放的黃、綠、黑三色的駱駝,雙眸亮晶晶的,“好漂亮啊,這是、唐三彩”
“對了,唐三彩全名為唐代三彩釉陶器,屬于陶器的一種。”杜老爺子打開柜門,小心的抱著這只三彩駱駝放在小幾上,示意云舟查看。
這只三彩駱駝個頭很大,足有80多厘米高,通體呈黑色,兩只駝峰搭掛著獸面紋飾的馱囊和水袋,后肢直立,前腿略彎,昂著頭呈現仰天長嘯的動作,似乎正準備踏上絲綢之路的征程。
由于年代久遠,上面的色彩已經褪了大半,但其神態生動形象,色彩艷麗,似乎能從這件唐三彩陶器的身上感受到大唐盛世、以及當時富麗堂皇的景象。
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種色彩,它的顏色很豐富,如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都有,只是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
唐三彩中最出名的是唐三彩馬,但其實唐三彩的類型很豐富,比如各種陶俑、彩盤、供瓶、房屋、三彩馬、三彩駱駝等等。
單說三彩馬,它的形態便有奔馬俑、提腿馬俑、馬上人俑、馬拉車俑、立馬俑五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