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的年紀看著不過剛成年,但是眉眼出眾、氣質卓然,穿著打扮也是大牌,攤主思來想去,猜測是哪家的富二代來鬼市閑逛。
無論如何,這種有錢的年輕人都是他的重點目標。
攤主眼中劃過一抹精光,語氣都放柔了“小帥哥沒看中的嗎,我這里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印章都有。”
云舟順勢回答,“我想要那種沒有雕刻過的,打算刻一個自己的章。”
“這兒也有,喏,就那邊幾塊。”
攤主指了指那幾塊包裹著石皮的石頭,“我老家就在f省,都是從壽山村的地里挖出來的田黃石,你挑挑看。”
他說的話半真半假。
眾所周知,田黃石只有一個地方產出,那就是華國f省的壽山村。
村子里有一條約一千多米長,寬兩百多米的山溪,那里就是田黃石的產地,全世界再無第二個產地。
田黃石的形成要經過億萬年,而且脫離石脈獨立成塊,屬于“無脈可尋”的石材。
挖了就沒了,不像礦脈一樣可以再次生成,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從明清以來,田黃石就備受皇帝寵愛,因其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六德被尊為“石帝”、“印石之王”,接連不斷地挖掘,幾乎絕產。
現在只剩壽山村的兩畝田可能有田黃石產出,被國家保護起來,禁止開采。
當地村民不甘心放棄這潑天的富貴,在周圍掘地三尺、不斷開發,偶然挖到田黃石的全都一夜暴富了。
俗話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在明清時代是一兩田黃三兩金,現在變成了一兩田黃百兩金,甚至上等的田黃石都是以克來計算價值,足以說明它的名貴。
前幾年,有人便在農田附近的土坡上挖到了一塊一斤多重的上等田黃石,估價上億。
但是這種情況太少太少,更多的人挖了幾十年都是無功而返,白白耗費精力。
攤主不是f市的人,卻也想著借著田黃石發一筆橫財,于是幾次去壽山村收購村民挖出來的石頭,可惜都沒有收到正宗的田黃。
田黃石的種類很多種,有雞油黃、橘皮紅、白田、銀裹金、金裹銀、黑皮田、硬田等,顏色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各個品類價格差距很大,從每克幾百塊到幾十萬的都有。
它的特點是外面有石皮包裹,有點類似于翡翠原石的霧層,有厚有薄。
有的石皮很薄,打燈就能看出里面的顏色,有的為二次生成,石皮下面還有兩層皮,這種就很難發現內部材質。
這里放著石頭自然都是光線照不透的。
云舟拿起一塊所謂的田黃石,比他整個手掌還要大一點,約有三四斤重。
怎么說呢,一般的田黃石超過一斤的鳳毛麟角,畢竟做成的印章基本在幾十克,大的不過100多克,光從個頭上來看就不太可能。
它的表面為黑色的石皮,也叫烏鴉皮。
黑中帶著一點灰綠色,若是撥開石皮一般會出不錯的黃田或者白田,不過這塊應該就是個石頭。
另外一塊是雞油黃的皮,用手撫摸細膩溫潤,帶著油脂光澤,能隱隱看到蘿卜紋,屬于田黃石的上品。
然而少年在攤主看不到的地方,用指甲在表面一刮就掉了粉,顯然硬度不夠。
當他摸到一塊半個拳頭大小的黑皮田時,明顯感覺到皮質十分細膩,小銀龍興奮地甩了甩尾巴,發出奶聲奶氣的叫聲,說明就是這塊了。
它的色澤黑中泛著油光,表面沒有任何雜色和砂斑,看起來確實不像天然形成的。
田黃石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