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在博物館,首先缺失的部分在瓷器上無從參考,要先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嚴格的核實,這就需要一段時間。
找到資料之后,修復師要重復記憶缺失部分的紋樣、畫法,分析成分,找到合適的配比材料。
調制釉色就更難了,作色向來是瓷器修復最難的步驟。
缺失部分由三種濃淡不同的青花色澤構成,還做出了暈染的效果,不可能一次調配成功。
可能今天調配出了顏色深一些的青花,明天天氣不好、光線不夠,那就要過兩天再調配另一種。
這樣林林總總的加起來,至少要一兩周的時間才能補足缺失的釉料。
之前他們沒覺得有什么問題,畢竟文物修復不是兒戲,必須慎重對待,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到最好,不容許一絲馬虎。
可是今天云舟的作色過程完全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青年只用了兩個小時,還修復得如此之好
邱老和葉館長有一肚子的話要問,不過現在已經快一點了,先去吃飯。
高檔餐廳的一樓,三人坐在靠窗的位子,盤子里人均100的自助餐,種類豐富、食材新鮮。
邱老享受著美食,激動過后,內心多了幾分忐忑。
經過今天的參觀,他明白市博物館和這個工作室的待遇差得太多太多。
無論是工作環境、設備、工具、材料還是伙食、服務等等,都無法與這里相提并論。
若是他早點過來,哪怕舍了這張老臉都不會提出那樣的要求。
可是青年為什么會答應呢
用餐結束后,邱老終于忍不住問出來,“小舟,你當時為什么會答應來博物館當修復師”
連旁邊的葉館長也將視線投了過來。
云舟淺笑著道“博物館很好啊,能夠近距離接觸平時只能在玻璃展臺之外看到的珍貴文物,提升修復水平,同時為國家做一份貢獻。
當然,今后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開一間私人博物館。”
這是他對于畢業后的規劃。
畢竟隨著修復瓷器的數量越來越多,多寶閣已經快要塞滿了,這么多貴重的藏品放在家里也不安全,不如面向公眾展出。
他自己的藏品數量不夠,到時候可以問問杜爺爺,相信對方也是愿意的。
作為收藏家,誰不想將自己收藏的寶貝分享出去,讓所有人都欣賞自己獨一無二的藏品
沒有人不想,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就像酒莊老板忍不住和朋友分享美酒,有了孩子的家長忍不住曬娃,外出旅游看到美景時忍不住發朋友圈,人之常情。
云舟也不例外。
他和馮大師花費無數心力、歷經千辛萬苦才將汝窯天青釉洗修復,若是只有他一個人欣賞的話,實在太可惜了。
可是他沒有開設私人博物館的經驗,一切都要從長計議,去市博物館除了修復文物之外,也是去學習的。
“私人博物館”
邱老沒想到一位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會具有如此超前的思想,和葉欒對視一眼,“想法很好,我和葉館長全力支持。”
這是他的心里話,能讓大眾有機會見識,總比自己收藏起來要好。
“不過實施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國家規定,開設私人博物館的面積不得低于400平方、藏品總數不少于300件”
這些條件中,最難達成的當屬藏品數量。
別說300件,能收集到幾十件藏品已經很不錯了,有些收藏家看著滿屋子藏品,實則真品沒有幾件。
能放在博物館展出中自然是真品,可現在市場上95都是贗品,上哪里找這么多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