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辭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把篩選過的資料交給顧言琛。
顧言琛翻看了一下“做得不錯。”
沈君辭主動又拿起了另外一疊微信記錄,他問顧言琛“顧隊,我一直很想問你,你是在警校學的審訊嗎”
作為一名法醫,他對于審訊一向是好奇的。
讓一個人供述罪行,有時候看起來像是不可完成的任務,可是到了那些刑審專家面前,犯人就會乖乖口吐真言。
顧言琛的刑審功底非常不錯,沈君辭看過一些他審問的過程,覺得在這市局里都是數一數二的。
顧言琛正好看得累了,從一堆資料之中探出頭來給他簡單解釋“警校里學習的很粗淺,大部分還是得靠實踐才能夠學到。”
所謂的審問,其實是一場心理博弈。是要在二十四個小時里,把嫌疑人的心理壓垮。只要犯人的心理防線被攻破,他就會承認自己的罪行。
談論到這個話題,顧言琛不免多說了幾句。
“以前林局很重視刑審。”隨后他有些遺憾,“不過到王局那幾年就不行了。王局常說,與其和罪犯嘮嗑不如去查找監控。”
從領導就開始不重視,下面怎么做可想而知。
顧言琛轉著手里的筆,詳細解釋了一下“現在監控和手機記錄取代了很多問話,比如以前,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虐貓,可能需要跑遍大街小巷,問遍親朋好友,用話術讓他承認做過的事。而現在,只需要看一下他有沒有搜索過或者發送過一些視頻,加沒加過虐貓群,再查查他家附近的監控就可以了。把這些證據放在他的面前,口供也會很快得到。這些便利加快了審訊和偵破的節奏,也讓審問的基本功開始荒廢。”
沈君辭嘆了口氣“但是遇到我們現在的這種情況,就只能把最大的希望寄予刑審。”
“是的。”顧言琛點頭
他們現在,如果沒有一份陳述罪行和犯罪動機的口供,再遇到一個難纏的律師,在法庭上,基本定不了廖應焓的罪。
刑審是一場兵不血刃的心理戰役,有點像是在法醫室里進行尸檢,不是在一線搏殺,但是結果非常重要。
“在過去監控不發達的時候,那些老警察們有著神奇的話術,可惜現在他們的方法很多都已經失傳。總結下來的只有一些國外的審問法,比如里德九步。”
顧言琛有點可惜,他繼續道“我還記得我剛來刑警這邊時,有一次林局審問一位嘴巴很嚴的綁架犯,那綁架犯一直不肯告訴我們被綁的小女孩在哪里。林局整整熬了他兩天,幾乎不眠不休”
沈君辭嗯了一聲“那是很多年以前了吧”
他發現,顧言琛總是把很多林向嵐做過的事,說過的話記得清清楚楚。
顧言琛道“我記得這事是因為那時候正好是高考,林局的兒子是在那一屆,他生病了,林局都沒空回去照顧他。后來還是讓我買了點藥送過去。”
沈君辭低下頭,他猛然想起來,這件事似乎發生在他高考的最后一天。時至今日,他才知道那時林向嵐是在審問綁架犯。
給他送藥的事他有印象,但是他當時完全不知道來的人是顧言琛。
這么一說,好像又要把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往前推上幾年。
只是那時候,他站在門里,顧言琛站在門外,他們只說了幾句話,沒有見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