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每人都拿到小冊子后,倪佚示意大家翻開。
“你們邊看就由我邊跟你們說明”
經由逐個登記,安江縣的縣志全部更新。
安江縣下所屬村子共有六百二十四六個,人口共計十萬六千三百人,整整比老縣志上多了一倍。
其中四十歲以下的壯年男子有三萬七千人,女子三萬人左右。
剩下的四萬人里十二歲下的孩童占了二萬多,老人只占了一萬多人左右。
青壯勞動力占了大多數,人口結構非常利于發展,也屬于規模較大的縣城。
這是人口方面的數據,倪佚通過安江縣堪輿和實際測量,得出縣城西高東低的結論。
安江縣處于云西國的西南,離蜀齊郡的直線距離不過十幾公里,可由于官道修建在大山上,導致出去的路途變得極為險峻。
同時,安江縣離云錫運河也不過二十里公里,馬場的馬就都是通過運河進入縣城。
若是用官船運輸物品走運河,只需兩天就能到西平郡。
其實真勘察過后,倪佚認為安江縣的地理位置優越,之所以造成如今的閉塞落后,路難走占了很大的問題。
縣城被群山環繞,外面的人難進來,里面的人也難出去。
路難走,以往的安江縣令也不作為,不僅沒有想著改變這種情況,竟直接就把馬幫踏出的山路隨便修繕修繕搖身一變成了官道。
而且縣城百姓們賴以生存的竹制品賣價便宜,要想走水路運出縣城去賣,恐怕付完船費就沒什么能剩下的。
小冊子里先詳細闡述了安江縣眼下的狀況,讓看的富商們都紛紛點頭稱是。
然后倪佚的聲音伴隨著他們翻開的下半冊同時響起。
“所以本官打算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華夏民族心同的念頭。
倪佚打算從東邊較矮的地勢修建一條寬闊的山路通往蜀齊郡。
這條路不是隨意就修建的,他專門從東邊村子里選出了風景最為優美的幾個,官道就從這些地方穿過。
一旦路修好,去往郡城的時辰將縮短為兩個時辰。
西北城門外的官道他同樣規劃了一條官道,中間要經過馬場。
他將動用衙門里的錢在馬場旁修建一座跑馬場,馬匹來源一部分靠馬場,另一部分就拜托給了倪震。
有了這位老爺子牽頭,要想取得養馬的資格變得極為容易。
如果路修好,就要有東西可以賣出去。
高端竹制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既然竹林多不勝數,其下的衍生品竹筍與竹蓀當然也遍地都是。
美食有了,那安江縣的美景也可以盡數利用上。
至于美景的宣傳,倪佚不僅厚著臉皮求上了倪震,就連吳旭林也在出發前都點頭應下了他的懇求。
兩人都給出了名單,等路修好會邀請各自好友來安江縣一游。
有了名家勛貴的宣傳,倪佚一點也不擔心沒人慕名而來。
所有的規劃都很簡潔明了,倪佚每一步都寫得很詳盡,包括修路會經過的村子,農場品的銷路和包裝都已提到。
若說開始富商們還是抱著濃厚戒心翻看小冊子的話,這會兒的內容就讓他們商人的嗅覺蠢蠢欲動起來。
光是順著冊子里的內容這么想下去,眾人腦中都覺著極為可行。
既然可行,那么富商們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柳雄抬頭看向倪佚,他正好說到了關于計劃完成的預估時限。
“兩年”
這番話倪佚整整用了小半個時辰終于說完,話音一落端起茶盞灌下,這才覺著胸口接上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