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伙計無所謂的態度上就反映出整個曲陽鎮人的生活態度。
得過且過,不餓死就行
原主不過是勉強能識字讀書罷了,可他的學堂在附近十幾個村都很有名。
因為那是鎮里為數不多的幾家學堂。
出名歸出名,卻鮮少有家長愿意花錢把孩子送來讀書認字,像是倪家村那樣強制讓孩子們讀書的村子幾乎沒有。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起倪家村的村長倪義昌。
村長年輕時在國都定和郡當了十幾年小廝,學了幾個大字,眼界也跟著開闊了不少。
他知曉科考入仕是當下能改換門庭的最好辦法。
回到倪家村后就致力于找個教書先生能在村里開設家學堂。
可惜那些年里曲陽鎮連個童生都沒出現過,哪還會有書生愿意到村里來教書。
原主就是救命稻草,倪義昌恨不得抓著全村孩童都來認上幾個字。
開始村民們也不愿意。
特別是那些年紀已過十歲的孩子,在家里能算得上半個勞動力,家長們更是舍不得讓人來這浪費時間。
這樣的想法一朝一夕很難改變。
后頭倪佚的幾個兄弟都因識字在縣城找到了好活計,大家看到甜頭,這才陸陸續續送家里孩子來認字。
倪家除了在家務農服侍父母的長子倪忠才,其他幾個兄弟農閑時都去了縣城干活。
二哥倪忠厚因為能識字算術被鎮上周家酒樓的掌柜看重,后來更是將女兒都嫁于了他。
每年幾兄弟打零工賺來的銀子,能抵得上全家中地一年的出息。
倪柱和倪瓦受到感染,深知讀書能改變命運。
二人更是將所有的期望都放到了幾個孫子身上。
眼下孩子們都在倪佚學堂讀書,不用出束脩和送禮,可光是三人的筆墨紙硯和書本就要花費不少。
“讀書科考”
倪佚砸磨著這兩個詞,從來時的小巷里慢悠悠走了回去。
讀書和科考咋聽之下是上下關系,可在平常人家眼里兩者之間天差地別。
若只是為了讀書認字找個好活計,那在哪都一樣。
可后者不同,學習環境和老師的能力都至關重要。
東武郡缺少夫子同樣缺少書和學習環境。
會試要面對的是全國學子。如真是對上,從線起就輸了一大截。
“想啥呢”
匆忙背著包袱從巷子里小跑出來的倪忠才看到倪佚呆立在路中間,邊問邊把人往屋檐下帶。
就這一會功夫,天上又開始飄起了小雪。
他就是擔心倪佚受寒,這才加快了步伐。
兄弟倆站到屋檐下沒多久,倪柱也疾步走出來,看到兩人就招呼他們趕快往回走。
幸虧幾人走得快,小雪下了一陣后變成了雨夾雪。
他們前腳剛鉆進堂屋,后腳雨點就噼里啪啦砸了下來。
錢氏著急忙慌地拿著帕子擦拭倪佚微微有些潮的長發,嘴里也沒消停地罵著不長眼的老天爺。
“下雪都要凍死人了還下雨這是不讓我們老百姓活啊”
埋怨完老天,又轉臉去埋怨倪柱“下雪你不會買把傘再回,讓老三受寒了可咋整”
“我也沒想到雨這么大啊”
潔白的雪被雨點砸出一個一個坑,褐色泥地翻了起來,烏糟糟的雪水讓院子一片狼藉。
收回看向院子里的目光,倪柱恰巧看到沉默不語的倪佚。
“老四哪不舒服”
“爹我沒事。”倪佚笑笑,而后朝門外挑了挑下巴“我去看看彥兒。”
“你等等。”錢氏拉住他袖口,不相信似地搖頭“娘還不知道你心里肯定是有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