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黎夏已經在考慮新冠來了之后她怎么維持下去了。
這是全行業的黑天鵝,那兩年就別想賺錢的事了。能保本經營不被迫裁員就很好了。
實體超市的生意肯定是要受一些影響的。不過還好,她還有線上超市。
屆時送東西肯定不能入戶,只能放在小區門口的指定位置。
但業務應該不會減少。
互聯網子公司不會受什么影響,反倒有可能還受益。
影視子公司,估計是不能開工了。生意已經很不錯、穩定盈利的影視城也得歇業。
不過武漢解封后應該可以陸續復工。
物流子公司影響應該不大。
通信子公司,研發還好,但售賣情況可能好不了。疫情期間,老百姓的錢包會收緊,換新手機的意愿會抑制。
在國外開的門店,等武漢解封了得把人召回來,門店先關閉。
那之后中國最安全。
集團公司這塊應該還好,應該還是小有盈利,能活下去。
私人名下的產業,黎裳也還好。這幾年利潤雖然因為競爭加劇下降了,但品牌看樣子還是能長久存在的。
畢竟她給設計師的待遇好,他們的創新能力強。
尤其剔除了部分做數據的設計師之后,風氣都整肅了。
民俗園區,估計和影視城一樣。
到時候只好把月卡、年卡的錢按比例退了。工人付基本工資。
這個她以前就虧過,一個月上限500萬,能靠黎裳養著。
所以,到時候最大的問題就來自如今每年給她掙二百來億租金的廣場。
估計會有不少租戶生意做不下去退租。留下的,租金也得給人家打折。
損失的具體情況得到時候看。
但還好,她私人負債率極低。
她的廣場、員工中心和黎裳估值過2000億。
目前還欠著銀行300多億的買地款,欠建筑商的錢一起算上也就400億左右。
還有四五年呢。
她如今買地已經基本剎車了,在那之前應該能清零。
那么廣場這塊也就是收入下降,不會拖太大后腿。
只要國內經濟不下行,她都不至于虧。她的員工也頂多是分紅受影響,工資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2015年了,她已經沒再鼓動員工買房子了,反倒是勸人三思而后行。
除非是炒房的,否則都不能從16年、17年的暴漲中賺到錢,反而得負擔高額的房貸。
黎夏捋了一下,她的產業受的影響不大。到時候最慘的應該是搞旅游相關的產業。
耿清歡估計又得頭疼了。
不過耿氏可不只酒店業。她如今已經出任公司副總,也不單只是酒店業的老總了。
凌朝暉升老總了,到時候最頭疼的是他。
但是遇上了也沒法子。
這是他們整個行業的事,怪不到他一個人頭上。
黎夏他們的四人地產小組已經分裂了。
彭志杰跟著她收縮了,沒再融資買地皮,只用自己手頭的錢和能從國有大銀行貸到的錢。
黎明和郭淮現在好得快穿一條褲子了。他們都是堅定看多的
2015年底,黎夏收回了6股份的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