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表姨的頭發可都是扎得干凈利落,全放進了廚師帽里。
表姨剛把桌面收拾了,在用熱水洗碗。
“是啊,表姐,進廚房得戴廚師帽。你以后賣豆漿,也有這么一身。我都給你做好了。”
黎夏媽退后兩步道“我也要這么穿”
吃面的工友里有相熟的打趣道“對,黎嬸,你也有高帽子戴”
眾人都笑了起來。
黎夏媽問道“哎,你們喝豆漿不喝喝的話我明天
就磨來賣。”
她有一個手搖磨,今晚就把黃豆泡上。
“喝啊,我在你家喝過豆漿,很醇厚。賣的也一樣吧”
黎夏媽走出去,“那當然啦,我是不會多摻水的。
到了八點,上學和上班的早間旺場過去,生意就清淡了下來。居家過日子的人等閑是不會舍得花錢下館子的。
幫著收了一陣碗筷的黎夏媽道“我買菜去了。”
黎會計點了一下今早半個小時的進賬。還不錯,除了自家人和阿明帶來的人,也賣了二十來碗出去。
人最多的時候,六張桌子都用上了。
他問出來歇氣的黎夏,“你賣到幾點”
“今兒趕集,等中午農民回去、工人下班那撥人流高峰過去就不賣面了。今早煙是不是還賣得挺好”有幾個客人臨走都順便買了一包煙。
黎會計點頭,“你明哥的兄弟買了兩包紅塔山。另外阿詩瑪賣了一包,紅梅和天下秀也各兩包。好了,我也散步去了。”
這么干下去,好像也還成。畢竟今早不少人都說好吃來著。
“爸慢走”
表姨把碗全部洗干凈放起來瀝水,又拿了掃帚出來掃地。
過了一會兒,趕集的農民陸陸續續的路過。黎夏笑著和認識的人打招呼,也算是知會一聲煙攤搬這邊來了。
就有人三支三支的買她的葉子煙。也有個別人看看黑板上的價目表,進來嘗一下面的口味。
舅舅和萬表叔趕集路過,也進來各吃了一碗面。
這些八點多一點就走到這里的農民,一般是為了早點去占個好位置賣菜。
六點多起床墊個底,走到這里也差不多餓了。平常都是走到街上買兩個饅頭、包子。
見黎夏開了個面館,手頭不是那么緊的就進來坐下吃二兩面。
有鹽有味的面怎么都比比干啃包子、饅頭強。反正吃兩個包子或者饅頭也要幾毛錢。
哪怕是一碗素面,黎夏和表姨都笑臉相迎。
舅舅坐下就問道“那雞蛋好賣不”
“還可以,今早賣了八個了。”
表姨給端了兩碗開水上來。
黎夏就連堂哥那一撥大客戶都沒招待骨湯,不然她媽的豆漿不好賣。
老太太今天興沖沖的,說是中午就要喊倆兒子把手搖
磨給她抱過來,正好一人一塊磨石。
晚上泡豆子,明天一早來磨。
所以對舅舅和表叔,也得一視同仁,只上白開水。
八點到九點,生意比之前淡,但也陸陸續續賣出去十來碗。葉子煙搭著賣了十五支。
九點到十一點就清淡了。表姨看店、賣煙,黎夏跑回家看電視去了。
黎夏媽九點多點買菜回來了。小聲問黎夏,“你今天賺了多少”
“一碗面你就平均按四毛錢算,到這會兒賣了四十碗。但照顧生意的就有十二碗,而且今天是趕集。”
這四毛錢是刨開了物料、人工、房租、水電的凈利潤。
黎夏媽經歷過煙攤最開始比較清淡的階段,很有經驗地道“過段時間肯定會慢慢好起來的。”
黎夏點頭,“嗯。”只要工廠的機器還在轉,趕集還是走這條路,肯定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