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么主意”魏媽媽道。
魏容就把黎夏出的主意說了,“我尋思這事兒應該能做,就是辛苦一些。”
魏媽媽道“你這小姑子倒是比你還像我們家的姑娘。”
魏容笑笑,很不好意思地道“媽,我回來其實還有個事跟你商量。就是之前我們答應借給我小姑子六百塊買房子。但后來供銷社攬儲我們就湊了一千給存了。現在下起了綿綿雨,她生意也跟著淡了。可能買房子還差一點。你的私房錢能不能先借我六百,別讓我嫂子知道。”
公中的錢是貨款,不能動用。而且嫂子知道了,難免有話要說。她這次賒了貨,又要借錢
魏媽媽為難地道“我也存到你們供銷社了。不是你回來游說我的么”
“全存了”
“那可不,我還湊了湊,湊夠三千存進去的。”
家里用三輪車把他倆送到車站,下車之后他們又喊了一個人力三輪車。
如今餐館的木質招牌已經掛上了,一說到黎夏餐館,三輪車夫還真知道。
車上人還和他們閑聊呢,“還是你們賣雜貨好啊,風吹不著雨淋不著。不像我們還得風里雨里的奔波。”
這會兒就在下雨,只是不太大而已。
魏容笑笑,“我們不也得冒著雨去進貨么再說,這種天氣你們生意更好啊。”
貨架都是打好了的,也是和餐館整體一致的風格。把貨搬下來,夫妻倆一起進去上貨。
大嫂陳媛坐在屋里包抄手。最近生意清淡,導致她的抄手每天只有十來碗。她明明還能再包幾百個,可惜沒有用武之地。
黎陽和黎竣的花生意也因此受影響。淋了雨的花,不夠香自然不用再做那道工序,只能用來烘第一道的茶。
不過,最受影響的還是黎夏。
再這么一直下雨下去,她別說一千,六百恐怕都成問題。
每天新聞聯播之后的天氣預報全家都十分的關注。
兄嫂們商量過后對黎會計道“爸,我們都有工資,這個月節約一點。兩房人能攢下三百。天氣不好花生意也還做不起來。這錢應該夠
應急了。不如你的錢都借給小妹”
黎會計道“我當然沒問題。”他這幾個月工資攢著也能有兩三百富裕的。
黎夏媽道“我有問題。這鬼天氣我的豆漿也沒之前好賣了。我拿不出五百,可能只有四百。”她之前已經攢了三百出頭。
黎會計問黎夏,“你攢了多少了”
這已經五月十二號了,這個月才兩百多。還多虧明哥和廠里各點了一桌。廠里近,明哥是開了個小面包車來的。
“兩千。”
黎會計道“我只留幾十塊花用,能借你一千二。看吧,這就是旱澇保收的好處了。”
黎陽道;“我們四個的錢不動,留著應急。媽那里四百。這就三千六了啊小妹,再兩百肯定沒問題的。爸、媽的錢五月三十一號給你。我們十號就發工資了”
黎夏道“爸媽的錢給我,應該就夠了。而且還有大半個月,沒準過幾天就晴了。”
這兩天是不太可能的,天氣預報已經說了是雨天。
黎夏抱了一下她媽,又抱了一下她爸,“關鍵時刻還得看老同志啊。謝謝爸、謝謝媽”
黎夏媽道“好了、好了,肉麻兮兮的。”
黎夏看看哥嫂,“至于你們,我就不謝了。”
黎陽、陳媛,黎竣、魏容都一陣汗顏。他們只是沒拉老頭支持小妹買房的后腿而已。
而且,要不是他們出爾反爾,說了借錢又反悔不借,小妹原也不會這么犯愁。
又過了四天,連綿了十來天的雨終于停了。
一打開門小姨就興奮了,“夏夏,雨停了大概入夜就停了,村里上街只一小段路不好走,到了大公路上就好了。”
黎夏扭頭一看墻上,5月16號,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