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點要到了,人才少了。
店長吳青峰趕緊安排人輪流去黎夏大碗面館吃午飯,吃面、米線、抄手或者吃豆花飯都行。
黎夏媽那里會記個數,回頭一并找黎會計結賬。兩邊的財務是分開的。
收銀員和銷售、保安都安排了一半去。
“幸好黎總讓我們足足站了一個月的軍姿啊。不然這三個鐘頭還真有些吃不消。”
剛坐下,黎夏媽讓人給她們一人端一碗水,“來來,都先潤潤嗓子。面和飯都馬上來。”
豆花飯吃得慢點,但是是現成的,直接舀起來就吃。
面吃得快,但是要等著下。
不過,所有人都在十五分鐘之內就搞定了。回去換下一撥人過來。估計客人吃過午飯估計就又來了。
張嬢嬢和黎夏媽道“光是做他們的生意都夠了啊。”
“黎夏說第四天開始生意就要回落的。到時候就不包飯了,讓他們自己回家去吃,就像紙廠那樣安排。”
都是這
鎮上的人,騎個自行車回去二十分鐘基本可以來回。加上吃飯,四十分鐘足夠了。
中午場子淡的時候當班店長完全能安排得過來。
黎夏在辦公室看數據,截止十二點銷售額已經三千五了。今天估計破萬沒問題
再等等,等到沒有八八折了才能真的看得出。
她走出辦公室到超市看了一眼。
“黎總”
“黎總”
黎夏操補貨的員工點點頭,“吃了么”
“還沒有,我們是第二輪。”
正說著,吃過的員工陸陸續續回來了。
黎夏便和這第二輪的員工一起過去。
“累不累啊”
“累啊,可是累得很快活。超市生意好,我們的工作才穩當。鍋里有,碗里才會有。”
黎夏點頭,“對,所以說顧客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啊。”
“黎總放心,我們都是微笑服務的。”
黎夏超市的運作模式讓小鎮上的居民、農民都有些驚喜。比起以前被供銷社的售貨員呵斥,有點當家做主的意味了啊。
這一整天黎夏超市都是議論的焦點。
“你們說賣了多少錢我看到那個丁出納一上午去了兩回銀行存錢了。”
“哎呀,還不是只有這三天。賠本賺吆喝三天過了,你看還有幾個人去買”
同行的員工聽到都有點生氣,有這么咒人的么
黎夏看看說話的人,是好久不見的古嬢嬢啊
她微笑著點點頭,對方哼了一聲把頭扭到了一邊。
同行是冤家,這話不假。她的超市開起來,附近這些雜貨鋪的生意是要大受影響的。尤其今天,大概別處都沒生意了。不然怎么跑到幾百米外的地方來了
尤其之前古家還因為偷稅漏稅補繳稅款和罰款將近一萬這還因為是頭一次查到,再有下次就么這么好過關了。
她道“是同行。”其實她還挺惦記古家的葉子煙的,不知道是哪里進的貨或者說是誰給卷的。
眾員工就明白了,原來是紅眼病,見不得他們生意這么好。這種人不用理她,好好干讓生意更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