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夏有點為難,鄧叔叔給紙廠看大門還行。她那里著實沒有適合他的工作。
你說守庫房最簡單吧,只需要照規矩辦事就行。但萬一有賊,鄧叔叔都五十的人了,連威懾都做不了。
她畢竟不是做慈善的。
她連黎陽和黎竣都不想要的。這倆是她親哥,真讓他們只賣力氣賺一百多一個月,有點說不過去。
但他們的性子也做不了管理。
就今夏管幾個工友運花的事,弄到后面人家不但不感激他們,還不滿他們給的錢少。
也是他們平日還拿當初做哥們的態度對人,弄得人想得寸進尺。
她沒有多嘴,吃點虧就知道好歹了。
黎會計也猜到老鄧的來意了。但上了五十還能被聘用,起碼得是他這樣有點專業水平的。
鄧叔叔果然說了幾句就說到廠子里沒活,家里日子不好過。
黎夏同情歸同情,卻不能輕易松口。
她能拉著家里人一起掙錢,卻沒能力兼濟天下。而且,開了這個口子,以后更多的人來她管得了么
“鄧叔叔,國家不會真的把你們推向社會就不管了的。只不過政策可能要晚一些才能出來。”
社保不就是國家給這些人的政策么。像黎會計交了七千多,后來領了三十年養老金還在繼續領呢。那可真的是太劃算了
還有大哥黎陽,晚一步知青也有買社保的優惠政策,他也買了的。
就是農民,將來也會出臺39800一次的社保政策。呃,第一年是這個數目,后來好像逐年增加的。
第一批就買的人最劃算,沒幾年就拿回來了。
鄧叔叔道“可是沒政策之前,這日子還得過哦。夏夏,聽說你很快又要招人了。你看看我那大兒子行不行就是他沒當過兵。”
黎夏心頭一松,您老早說是來給兒子找工作的嘛。
鄧叔那個兒子上輩子踩貨三輪送蜂窩煤,也是勤快、踏實的人。而且這些年,鄧叔叔和黎家的關系一直處得很不錯的。
“鄧大哥是吧,貨管做不做的轉正一百二一個月,以后看表現和年資以及消費水平會有調整。做的話
我給他留個名額。不過就未必是在鎮上上班了。但去外地,公司會集體宿舍。”
之前她的生意大家心頭都沒底。如今看她日銷售額最高都能上萬了,就很多人想來了。覷著她今天在家,鄧叔叔專門找來的。
“做的、做的。你下月招人是吧,我到時候叫他來。”鄧叔叔點頭不已。
黎夏點頭,“好的,到時候還是在電影院。應該還是會在地方臺廣告。”
這種文字性質的廣告,只是念一遍而已,就要不了多少廣告費的。
黎夏道“鄧叔,回頭有人問你,你就說你上門來讓我給你安排一工作,我沒答應。”
“好,知道了。”鄧叔叔之前確實也想來找個工作。但黎夏見到他時臉上飛快略過的那一抹為難他看到了。
所以他只提了兒子的事,能解決一個也好。
一起提,搞不好兩個都沒戲。他看了那么多年大門,這點察言觀色的能力還是有的。
黎夏送他出去,“反正國家有政策了,你就不要猶豫,一定要抓住。咱們的國家,還是靠得住的。”
這句話,經歷了后世新冠疫情的黎夏說得非常的真誠。
千萬別像上輩子的黎會計一樣,覺得自己那一代人被國家給拋棄了。錢不湊手,就社保都不買了。
“哎。”鄧叔叔點著頭下了臺階。
他走沒多遠果然被人叫住了,“老鄧,你是去找黎夏想給她工作的吧,她怎么說”
“說我年紀大了,不好安排。還說國家不會真的不管我們,讓我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