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夏媽總算反應過來了,“哦,你說沒人給做飯果然是忽悠我呢害得我把店里的事都丟下了。”
黎會計道“她是不想我天天杵在紙廠門口,心頭不好過又無能為力,也想讓你歇歇。你又不缺錢,你歇了還可以騰出一個工作崗位來。行了,女兒一片心意,我們就在市里住一陣。”
黎夏媽想到老頭子在家心情是有些不大好,便也不再說什么了。
第二天,黎夏就帶他們到市區去逛。
市區如今私人的店子很多,稀奇東西不少。百貨公司,徹底沒落了。
黎夏媽上次來市里逛還是買手表那陣,也過去兩年了。
“這變化真是日新月異。之前去大城市旅游覺得我們這里很閉塞,這也在變了啊。”
“是啊,媽。你看看家里需要什么就買回去。”
黎夏媽想了想,家里要過日子確實還缺不少東西。而且黎夏開了車,也很方便。
不過買東西就要花錢,她一邊買一邊小聲嘀咕,“要是你的超市開起來了,這錢就不用給外人掙了。在你那里,一站就買齊了啊”
黎夏失笑,“正因為在別處一站買不齊,我來開超市才可能生意好啊。”
“也是。”
一家人一邊買日常用品,一邊就把那四個點都轉了轉。
每一處,黎夏都帶他們附近找個地方坐下歇歇腳,喝點東西。
黎會計看過道“確實都不錯。租金貴吧”
“是啊,也就學校里便宜點,一年48000就可以拿下來。這外頭差不多大的,起碼60000。”
二老倒吸口氣,在鎮上可以買到三四個門面的錢,在這里就只夠一年的租金。
黎夏媽道“那買下這些門面的人,幾代人都不用干活了”
黎夏笑,“是的啊。”
黎會計道“那人家買也貴啊”
“買得早的就還好。反正如今就是賣,我也買不起。”
住了三四天,二老就漸漸適應了市里的生活。確實比鎮上各方面方便多了。
周五的時候易瀾打了傳呼過來。
黎夏下樓回了電話上來道“明晚上易教授要請咱們吃飯。你們去認個門,平時可以多來往。”
兩邊有點距離,不
過有公交車可以坐,四五站就到了。而且易教授和黎會計也可以約著一起去爬山、釣魚什么的。
跟易教授這個很好接觸的大知識分子來往,黎會計倒是挺樂意的。至于說人家請客,回頭他再回請禮尚往來就是了嘛。
在易家他們看到了江山,黎夏媽一眼認出來這是給她閨女打了高分那個年輕教授。
當時坐在一排老教授里,江山顯得特別年輕。她一下子就注意到了。
易教授道“這是我學生江山,就在師專經管系任教。之前黎夏還去聽過他的課來著。”
黎會計點頭道“年輕有為啊”
“黎叔您過獎了。黎夏這個年紀就能擁有一份很有前途的事業,還能幫助不少人重新走上工作崗位。這更是年輕有為呢。”
師專門面的事已成定局,大家都沒有再多提。
晚上吃飯是在外面吃的。易瀾不善廚藝,易教授也只能做點家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