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押解犯人可是公務,若是延誤了時辰”差使乙眼睛一轉,突然話鋒一轉“還沒請教貴人是哪家的公子”
小公子驕矜的一擺手。
后頭的侍衛趕緊的走到差使身邊,從懷里掏出一塊令牌來。
差使乙臉色頓時大變,腰背陡然哈了下來“原來是張大人家的二公子,雨勢漸大,前頭剛好有個破廟,還請公子莫要嫌棄,避一避雨。”
張廷玉點了點頭,這才轉身鉆入馬車內,而侍衛則是翻身上馬隨扈左右。
等他們的身影消失后,差使乙才嗤笑一聲“你們算是得了好命了,有這么個人物跟著咱們,走吧,還愣著作甚,當真覺得這秋雨如油,想淋著入冬”
舉子們此刻已經從冷到麻木的狀態恢復了些,回想著剛剛差使口中的張大人。
到底是哪位張大人。
因為一事引發的文字獄,在江南來了個大地震,因為吳為有操作得當,如今江南各大商戶人家幾乎都有人在看,有的家主知道,有的家主不知道,但康熙這番震怒,依舊叫這群人心有余悸。
書肯定是不能留了,偷偷的躲在書房里一把火放了燒了。
可看過的內容卻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忘的。
再加上這次流放的都是漢人舉子,多少叫這些人心底里有了點想法,吳為有去了盛京,吳家兩位爺又都是油滑的,只要他們不想叫他們知道的事,那是怎么打太極都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于是數日后,終于有人將目光放在了胤禩身上。
作為寄宿在吳家讀書的某個遠房侄兒,他如今在江南也算小有名氣。
畢竟一個長相俊美,舉止端莊,且聰慧無比,一看前途就無限光明的孩子,是個人都喜歡,甚至已經有不少人已經探口風,想要給他做媒了。
胤禩正等著呢,這群人就送上門了。
被拉到茶樓的時候,他臉上的笑容簡直真心實意到了極點。
討喜娃娃露出討喜的笑,想著來套消息的人都不免有些心虛,只覺的自己這一趟都是坑,不過,為了自家家族興旺,也只能對不起吳家叔侄了,若不是他們嘴巴太緊,他們也不至于另辟蹊徑,找上這么一個客居的少爺。
江南這邊人人自危。
另一邊的張廷玉卻跟著這流放隊伍一路隨行。
天冷有衣,下雨有傘,肚子餓了還有膳食送上,可謂十分貼心。
起初那群舉子得知張廷玉是張英的兒子,各個都沒有個好臉,甚至有那沖動的,指著張廷玉鼻子叱罵他是清廷走狗的兒子,甚至寧可餓著也不食張廷玉送來的食物。
張廷玉也是耐心,一路真心以待。
他如今還不是三朝元老,只是一個沖動感性的孩子。
他嫉惡如仇,覺得康熙此舉不妥,便帶著侍衛,只與母親告別,就偷偷的跑去山東尋找外放的大哥張廷瓚,又以此為借口,跟隨流放隊伍一路南下,打算至少將他們送到山東邊上,入了江蘇,在轉回去找自家大哥。
人心都是肉長的。
張廷玉以禮相待,漸漸的,舉子們對他的防備也有所下降。
舉子們也知曉,漢臣在朝廷中立足艱難,張英也曾勸告過那些前去求情請命的舉子,看過書的人何止他們這三十人,張英行為已屬克制。
等到了山東邊境時,張廷玉與這些舉子甚至已經互稱表字,成了友人。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