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完了頭頂三巨頭,范婉回到存真堂。
這是原主謝清的書房。
與存澤堂一前一后,同屬一條中軸線,由此就可見哪怕謝必琮不喜歡這個兒子,謝清的地位也是穩如泰山的。
這個世界嫡庶分明的厲害,哪怕庶子再厲害,那也是為嫡子服務的。
而嫡子也是任務繁重,能被養紈绔的嫡子是少之又少的。
循著記憶中的常識,范婉只覺得這世界當真是奇怪的很,與大清,亦或者曾經的大啟都不甚相同,原本以為平安平和兩兄弟是受崔老太太惡意磋磨才簽了奴籍,可在記憶中循舊例便知道,這妾與妾也是不同的,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嫡夫人,再就是聘回來的良妾,而良妾有子當為嫡出助力,這些孩子可以讀書識字,聰慧的話,可舉孝廉成為官員,日后與嫡脈守望相助,若不聰慧,也可打理家中庶務,成為店鋪管事。
良妾之下便是普通妾侍。
這些妾侍大多居于外院,平常家里老爺待客之時,可隨侍左右,也可贈予客人得一夜之幸。
而這些妾侍所生的孩子便毫無地位,少數得了恩典,放出去做個平頭百姓,但大多還是養在家中做奴仆,如平安平和這等外室子,則是地位最為低下,是報不了戶籍的黑戶。
如平安平和兩兄弟這樣入了奴籍的,反倒是得了天大的恩典。
可偏偏,謝必琮眼瞎心盲的看不清,總覺得大崔氏磋磨了他的兩個寶貝蛋。
范婉坐在書桌后,佯裝看書,腦海中卻打開系統,開始呼喚蘇寶珠。
這一次蘇寶珠的回復倒是挺快婉姐,來了來了。沒等范婉說話,她就噼里啪啦發了一長段話來我現在姓崔,是清河崔氏嫡脈的嫡出三小姐,上頭有兩個姐姐,分別嫁去了隴西李家和太原王家,我現在十四歲,宮里前幾天來了人,要為皇帝聘我為貴妃,但是這皇帝是農人出身,我爹和我爺爺看不上他,覺得他是泥腿子,現在家里就我的婚事僵著了,你說我要不要跑啊,總覺得再這么僵下去,我爹就要讓我病逝了。
范婉趕緊安撫道你先別著急,給我仔細講講到底怎么回事
有了主心骨的蘇寶珠這才很快的平靜了下來。
天知道,自從變成了崔三娘后,她已經快被折磨瘋了,這世家女子也太辛苦了吧。
蘇寶珠婉姐,你知道咱們現在這個皇帝不
范婉知道。
本朝名為大晉,剛立國不到五十年,皇帝姓辰,名叫冕,現年三十九歲,他的父親辰元帝,是農奴起義得的這天下,早年是前朝七公主府上的馬奴,據說七公主雖年少貌美,卻是個囂張跋扈的性子,經常鞭撻奴仆。
前朝末帝在位時,二十余年不上早朝,朝堂由世家把持,皇子們醉生夢死,公主們被養的跋扈惡毒,再加上天災,黃河決堤,到處都是流民。
終于,忍無可忍的大才者們揭竿而起,開始沖擊世家塢堡。
辰元帝自然也是如此,他殺了七公主,打出祭天旗,最快速度的拿下了皇城,又迅速招兵買馬,平定四方,征戰十九年,終于打下了天下,登基成了皇帝。
等他終于坐上皇位,才發現自己在打仗的時候生的那些兒子們一個個都沒治國才能,各個都是只會喊打喊殺的大老粗,自己更是對國事一竅不通,身邊能說得上話的,都是世家出來的旁支。
這些旁支自出生起便被灌輸嫡脈為尊的思想,每一個起義軍的背后,都有這些世家的影子。
他們仿佛就是那無形的水,悄無聲息的侵占了每一個權勢的縫隙。
辰元帝因深恨世家把持朝政而起義,最后的歸途,卻依舊是依賴世家,甚至在皇后殯天后,便一心求娶世家女為妻,奈何世家多高傲,你當了皇帝也沒用,看不上就是看不上,一直到將近五十歲才與一妃嬪生了辰冕。
辰元帝提刀騎馬爭天下,身體暗傷不少,辰冕十四歲那年就一命嗚呼駕崩。
未成年的小皇帝戰戰兢兢的跟著世家夫子讀書。
到如今登基二十五年,從二十歲開始就想要迎娶世家女為后,一直到如今,三十九歲了,還沒有一個世家女進后宮,國不可一日無君,后宮自然不可一日無后。
辰冕娶了泥腿子出身的鎮國將軍邵彪的嫡女做皇后,如今,好容易在世家方面有了突破口,當即求娶崔三娘為貴妃。
奈何崔家氏族龐大,從族老到旁支,沒一個同意的。
只是,皇帝如今年富力強,手段愈發凌厲,世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前些年還強勢的搞了個什么科舉制度,打破了世家舉孝廉的規矩,搞得世家很被動。
一個鐵了心的要娶世家女,一個死活不肯叫清名受損,兩方博弈的結果,大概率由崔三娘病逝而終。
而現在,兩邊已經崩了快三個月了。
也難怪蘇寶珠這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