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作為老師很清楚其中的問題,的確他們可以讓女兒不要太過在意其他人的意見,但他們同樣知道被人排擠的感覺很不好。
因此他們夫妻努力讓女兒的消費和一般同學們基本保持同一個水平,不能高,因為家里的經濟條件達不到,也不能低。
甚至咬著牙給予女兒一些大的花銷,這樣子不讓女兒在同學們中日常消費處于最差的那個,這引來一些人的譏笑。
作為父母的他們無法苛刻女兒,努力想要讓女兒在學校里過上很正常的生活,這是為了維護女兒的自尊心。
而夫妻兩個人自己過得十分簡樸,在大家都紛紛更換交通工具時,他們依舊騎著自行車出入,或者坐公交,為了省錢盡可能不要打車。
在吃穿上一直使用最大眾的,從來不追求什么名牌,尤其是來自國外的奢侈品牌,不要說日常使用,從心理上就知道不可能。
雖然沒有買過,但還是知道那些大牌,不管是服裝、包包、手表、首飾等東西,都是屬于那種超級溢價的商品,根本買不起。
當然就算是買的起,做妻子也不買,因為看看價格就感覺到心痛,那些價格太讓她無法接受,買了之后要喝西北風。
花上萬元買個奢侈品包包真的不敢。說句不客氣的話在她聽說價格后非常吃驚,這么貴的東西聽聽也就罷了,要是買的話會十分心疼。
作為勤儉持家的她很清楚自家的想法就是花上百元買包都嫌貴,更何況是成千上萬的消費價格,真的消受不起。
除了價錢貴這個毛病外,還因為她作為老師要背著大包包,這樣才能放下各種資料,那種身嬌肉貴的大牌包就是給她,也用不上。
因為里面的面積太小,根本盛不下一個老師背著的東西。對她來說包包主要是功能好用,而不是作為裝飾品,更不是顯擺的道具。
當然大牌包包的真正使用者會說這種包包本來就要少放點東西,頂多放一些鑰匙和手機什么的,難道還能塞進一卷卷子嗎
其實這種說法也沒有什么錯,她們屬于不同的消費人群,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對于包包有著完全不同的使用方法。
導致她們在購買包包時基本上完全沒有一點點的共同處,一方要的是牌面,一方要的是實用,根本沒有什么可比性。
站在她們彼此完全不同的立場上看,彼此都沒有錯。當然她們彼此之間也許會彼此看不上,也許是各有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
總之來說他們為了每一筆為自己所花銷的錢都是算了又算,盡可能既體面又要便宜,如果兩者不可兼得,只能要體面。
兩個人在一所中學上班,雖然沒有建筑,但后來學校的薪水也在增加中,因此同事們紛紛開始換了更加快捷的交通方式,比如說小轎車,但夫妻兩人從來就沒有想過買一部車。
也不是沒有想過購買一輛比較便宜的車子,因為有車就會十分方便,遇到刮風下雨也會好過,作為男人更加喜歡開車。
但兩個人想要買之前先算了一筆賬想要買一部車,先要花一筆錢作為購車款,等著車子拿到手后就會發現車子在不停地掉價,車子屬于固定資產,每天都要折舊。
等買下來不等于完事,還要花錢加油、交稅、交保險、上牌照等等花銷,兩個人一算就感覺花費太多。
在女兒眼里的兩個葛朗臺一看要花這么多錢,就此放棄買車的想法,還是使用自行車吧完全綠色環保。
原主的外祖夫妻兩個人就是這么一點一滴攢錢,因為他們雖然買到了房子,但女兒還在念書,還要出嫁,他們要一點點攢錢。
因此他們能夠拿出來的錢財是大部分積蓄,可以說舉去全家之力讓女兒去留學,為此他們夫妻兩個人就活得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