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原主四周的情況。
可以確定的是,應該不是東晉。
因為東晉的地盤在南方,而原主所在的地方屬于北方。
這一點是從原主的記憶里掏出來的,原主的父親說是河東的一把手。
而魏晉時代的河東,原主調出來自己的記憶,指的是山西地區,一定是北方,而不是南方。
那么東晉被排除,剩下的可能性就是魏和西晉,兩個都是超級短命的皇朝,隨之而來的就是那種戰亂。
怪不得原主的父親天天很忙,恨不得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忙著公務,每一天很辛苦。
凌霄在心里盤算著,到底是魏還是西晉最好能夠知道什么年代。
要知道魏雖然比較亂,但要是西晉后期比,就好太多。
最起碼還沒有來個大規模的異族入侵。
在鼎鼎大名的八王之亂爆發后。
北地就是一個屠宰場。
白骨滿地。
凌霄看看自己這個小身板,很弱
她心里感覺不怎么舒服,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
不由暗中嘀咕著,應該不會這么倒霉催,穿進八王之亂的時間段。
要是這樣的話,那么將來的日子絕對不好過,這還能不能讓人愉快的穿越
在見過原主父親后,凌霄等了一段時間,才從讀書的先生那里旁敲側擊,知道了原主父親的身世。
說起來他很是悲催,才七歲時父親就過世了,過了沒有多久是母親、祖母過世,他為此一直服孝,足足是有九年。
凌霄知道這個消息后,表面上一臉正色,其實在心里計算著竟然是守孝九年,等于是一個長輩三年。
算清楚后,她的嘴角微微地抽動了一下,這守孝的時間也太長了點吧
從一個垂髫兒童開始守孝,到束發后才完結。
因為守孝的時間足足是九年的時間。
這也太長了,怎么熬下來的
她差點失聲問出來。
但好在是她之前知道規定。
還知道這個規定是多么受古人重視。
凌霄是閉緊嘴巴,一個字都沒有冒出來。
從周朝開始的禮儀上,就有著守孝的專門制度。
守孝是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證明其人品行的重要方面。
這倒是一個極好刷名聲的機會,當然要是不好好守孝也是有名聲的,那就是爛大街的壞名聲。
而陸家主是刷到了好名聲,連凌霄的先生說起時,都是極為敬重的神態。
凌霄之所以嘴角抽動,是源于不太認同這種看品行的方式。
來自現代社會的她,對于守孝并沒有特別的在意。
她們那一代人在成長的過程中。
還有守孝三年這一說嗎
根本沒有好吧。
哪家單位也不可能。
讓自家員工一下子守孝三年。
而且萬一員工的親人多了點,豈不是要守孝十二年
凌霄也不認同這種守孝方式,但在這個時間段里,是絕對不可能吐口的。
要是在這個時間點敢說出這些說法,絕對會被好好教訓一番的,甚至名聲完蛋。
這一點凌霄在知道是古代后,就謹記在心里的,在古代一定要謹言慎行,能不說話,就堅決閉嘴。
據三國志里記載著,袁紹屬于遺腹子,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后來他長大后給母親守孝時,還追行父服,也就是守了六年的孝。
后來袁紹能得到不少人的追隨,除了他的身世外,只怕是他的好名聲是有一定作用。
在這種形式下,一個個古人都刷守孝的好名聲,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可以說整個社會環境,就是把守孝當成頂頂重要的事情。
也就出現一件件在后世人看來是很奇特的事情。
比如說晉書上有孝友傳。
就有不少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