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郎君在知道這個情況后,才不在心里埋怨原主那個不靠譜的武師父,竟然在孩子沒有成年就撒手不管。
大概是知道原主有奇特的本事后,才很放心地走人,走了之后也是完全放心,明明他還是個孩子。
這一點上盛郎君還是有些埋怨那位教習原主武藝的師父,這心也太大了點吧
他決定要好好管教一下徒弟的禮儀問題,他的動作和世家弟子比還是粗。
趁著在車上的大把時間他開始講禮,因為弟子會遇到家族中的子弟。
他這個做師父的人要早早打磨一下原主的禮儀問題。
經過講解后,凌霄知道儒家典籍里的很多東西。
狠狠糾正了之前的一些錯誤的誤解。
儒家典籍多是傳至周朝的典籍。
魏晉朝的儒家是五經。
分別是。
易詩書禮春秋。
其中易也叫周易,書是尚書,詩是詩經,禮是周禮。
事實上,周禮一直延伸在整個古代九州,每一個皇朝都是依照周禮刪減一番番,就是本朝的禮儀規范。
盛郎君發現原主這一方面比較欠缺,在趕路途中主要死講解這個周禮。
凌霄之前也知道儒家典籍,但因為來自現代。
對古代典籍是一知半解。
都是儒家學派自己人寫的,真的是出乎意料。
等等她之前記憶里明清時期里,儒生學的應該是四書五經吧
她開始回憶了一番,對絕對是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現在的盛郎君明顯不是這樣劃分的,還是這時候好,比較全。
他說起來更多是自學,但不怎么系統。
有了盛郎君的解讀。
本章節
很多地方是恍然大悟的。
在這種情況下,盛郎君是很高興的。
他發現弟子在某些方面不了解,但只要一點撥就會反應過來。
這個發現令盛郎君是驚喜萬分后,這個孩子真的是學習上很有天分。
同時心里那個氣,把一個璞玉就這樣扔在道邊,他替自己弟子覺得很虧。
要是弟子的父母親知道孩子有那么優秀,會不會不會放棄會不會要認回自己的孩子還有這個孩子對他們的想法,會不會想要回去他舍不得把孩子給他們。不行,他是他看好的繼承人。
在休息期間,蹉跎了一番的他終于問“子安,你還記的你的父母嗎”
他問話時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弟子想要回他們身邊,一定要打消。
原主想了一下,才發現他們的樣子在腦海里變得模糊起來。
在他剛剛回來時,心里是滿懷凄楚。
還清清楚楚地記得他們的樣子。
一想他們心就會隱隱作痛。
也是凌霄穿過來后會三次心疼的原因。
他并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心里只有委屈和恐懼。
他就是一個孩子,就算是再聰明能干,也是根本不能相信這是真的。
在被馬鞭狠狠抽打后,身體上痛楚令他發出哀嚎。
但不單單是因為被打,更多是因為他不明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