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郎君對于弟子的那個師父有了一個猜測很有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某家武士的傳人。
作為世家子弟的他,還是比較了解統治階級最底層的士是怎么來的。
早期的士多是各個王侯貴族的家臣,一直依附于貴族們。
至于貴族們就是王、諸侯、公卿大夫。
到西周時,士成為一個階層。
是周宗法的產物。
處于貴族最底層,高于普通百姓。
春秋后期,士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
等到了戰國時代,士的來源多了武士這一個來源。
事實上除了那種專門的武士外,陰陽歷算的方士等也是。
在盛郎君看來,自己徒弟就是好運,竟然會遇到這樣有本事的人。
學了一身真本事,要是用的好,會讓好多人都是沾光,當然沾光的人中有他一個。
還有族長也是沒有放棄,在遭遇兩次族女后,盛郎君就明白族長的打算,這個死老頭子還是不死心。
看樣子竟然雄心勃勃打算去搞什么軍權,雖然盛郎君從心里不會贊同,但還是感覺那個老頭子思想敏銳。
一點也沒有一般世家子弟好文厭武的想法,直指想要在亂世中活下去的核心問題有沒有軍權而沒有軍權,啥都沒有用。
當年的獻帝倒是皇帝,應該是至高無上的,可惜的是沒有軍權,也就沒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一直就是權臣曹操手里的傀儡。據說使用衣帶詔哀求自己的臣子把解救出去。
偏偏帶出求救信的人,不知道為什么他家的家奴向曹操告密,直接導致所謂的衣帶詔被搜出來后,就被拿走當然歷史上也說是董承策劃的衣帶詔。
曹操那時候雖然勢力大增,但還是有不少和他搶奪地盤的大勢力在,還需要一個傀儡皇帝,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大義的名頭。
這位奸雄就沒有動獻帝,反正才十七歲的他沒有什么能力反抗,但有異動的臣子,包括一國的皇后母子都是全部完蛋。
由此可見,沒有軍權啥都沒有。就算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要是沒有能力保駕護航,也不過是一直茍活著。
從九歲時開始當傀儡的獻帝,最終等到把帝位禪讓給曹家后,才算是有了安穩的生活。
事實上這位皇帝就沒有機會證明自己是昏君還是明君,好在是最后算是善終。
由此可見,有軍權是多么的重要。他才不會為了別人的利益,利用自己弟子。
即使是他出身的家族成員也不行,一個不好就會翻船。
作為父親他沒有護住自己的女兒,會懊惱一生。
這個像兒子一樣的弟子,他一定要護住。
弟子和家族如果是二選一。
他選擇自家弟子。
家族的利益滾一邊去。
就算是自家弟子想要掌軍權。
那也要為了自己打算,而不是為了家族。
屁他才不干這種傻事,家族的繁榮關他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