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父里聽過這個事情后玉真就沒有一聽是善人,就以為是好人。
有些人和事情不一定是真的,她后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就不輕易下結論。
誰能想到曾經給予無私幫助的人骨子里竟然是養豬,心心念念想著把豬養肥再宰。
人生在世不稱意居多,那么誰都有可能受到別人的幫助,但不意味著恩情需要人命還。
這種以為救助了別人就可以把別人當成傀儡可以任意支配的大善人,可真的是太可怕了點。
事實上救人屬于自愿,被救者應該記住別人給予的恩情,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給予回報,這是正常。
但大善人這種操作就不是行善,而是給別人打上標簽,自認為自己是別人的恩人,就有機會操控別人。
捫心自問了一番的玉真,最后覺得受了別人的恩惠,也絕對不會愿意成為別人的祭品,就是救命之恩也不行。
今天聽到凌霄的話后她一時間有些感慨,好和壞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界定,比如說有人看中一個法寶,千方百計想要拿到。
那么那人就找人幫忙把法寶從原主任的手里搶過來,而這個幫著搶奪法寶的人,在雙方當事人看是相反的感覺。
被搶走法寶的人應該是恨死助紂為虐的人,明明自己的東西竟然搶走,但另一方卻覺得這是好人一個。
由此可見好和壞在不同人眼里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玉真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要輕易欠人情。
欠了之后要趕緊還掉,不然要是遇到大善人那種施恩著,有可能是要求受益者全家一起報恩。
要是換成玉真寧可當年死掉,也不會接受大善人施舍的所謂恩情,這恩情欠的利息太重。
簡直就是那種吸血的高利貸,讓一般人知道后也不知道怎么評價這么做的大善人。
玉真暗中嘆了一口氣,一時間開始走神,因為回憶起過去的事情有些愴然。
聽師父講述的她那時候還是一個青蔥少年,是師父最關照的弟子。
雖然她根本不知道親生父母是何人,但一直是活得很不錯。
后來還不等她成為金丹期的修士師父就身體不行了。
在最后師父留在三個錦囊后就駕鶴西歸。
有兩個錦囊讓她逃離別人的獵殺,還認識了新人。
她并不是什么菜鳥,但之前一直跟著師父,各方面很嫩。
為此她是吃過不少虧,差點被人賣了還替人點錢,幸虧不全是壞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身邊的伙伴一直是來來往往,最終只剩下三元、青悟二人。
他們三人之間的交往并不論性別,更多是因為彼此的三觀是比較相合,才會成為好友。
凌霄自然是看出來對方應該是走神了,并沒有什么在意,等了一會發現玉真回神后才說出自己的問題。
“玉真道友,既然是這樣可不可以仔細想想一件事,你和另外兩位道友有沒有在十多年前曾經傷害過一個孩子”
玉真一聽想要直接回答,她心里是有些生氣,她怎么能夠傷害到孩子但看到凌霄一臉的堅持,她最終是壓下心里的怒火。
回想了一會才說“十多年前能夠給我說一下具體的時間畢竟過去那里久,我有些搞不清,不然說說這個具體的事件。”
玉真也是很絕望,時間已經過去十多年,她的記憶被長云尊者的記憶占去不少的部分,一時間想不起來十多年自自己的運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