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出身為奴婢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好改換門庭的機會。
有不少奴婢,尤其是那種自認為自己是年輕貌美的美人。
在官宦人家為奴為婢后,發現比生活在原本自己家要好上很多。
對她們來說,而走通房丫頭進而生兒育女從而成為半個主人的妾室。
這是一條人人喜歡的大道,引來不少前仆后繼的丫頭,很是以成為妾室為榮。
方嬤嬤也是這樣認為的,女兒要是成為郎君的愛寵,再有著自己的幫助,絕對會過好日子。
可惜這一切的美夢都在大郎君去世后變得是不可能實現的,真的是可惜了紅玉的才情和美貌。
方嬤嬤想到這里是十分懊惱,而一邊的竇嬤嬤知道后則是眼睛一亮,對她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要知道像她們這種年紀的人,基本上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咸都是品嘗過,一般都遭遇過社會毒打。
大多數的人漸漸很少為了某件事情而情緒激動,但這并不等于大家已經喪失了喜怒哀樂。
現在紅玉的遭遇最令方嬤嬤激動,那么竇嬤嬤觀察后就知道方嬤嬤的弱點。
這就讓她心里開始盤算怎么能夠算計成功尤其是計算對方的的弱點。
這可是她再三確定的計劃,她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保持變動。
為了預防萬一準備是循序漸進,把挑唆變成清風細雨。
方嬤嬤本人就根本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她根本就不知道竇嬤嬤心里門清。
因為竇嬤嬤她本人。
也是出身于那種大家族里的奴仆。
作為一個世仆,自然是知道妾室依舊是奴籍。
但妾室們生育出來的孩子依舊是屬于家里的主人。
這一點上要遠遠高于同為奴仆的同伴,他們的孩子還是奴籍。
當然還有一件事,那就是作為妾室的家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拿到點好處。
這才導致那些人家熱衷于女兒家飛上枝頭,這樣就可以提攜一下自己的兒郎。
缺乏知識的那些人家往往只看見妾室風光的一面,因為自家女兒是過上了幸福日子。
他們中很多人并不在意妾室的日子不怎么好過,在古代妾室在很多時候是可以交換的貨物。
可以被主母和男主人任意處置掉,蘇軾的妾室春娘長得很美,有人想要拿一匹馬換,蘇軾答應了。
在他眼里美妾春娘不是人,是可以被他任意處置的貨物,在宗法上沒有什么問題,最后是春娘自殺了事。
可是有太多的人家看不見死去的春娘,也看不見懷孕后被蘇軾送給別人的兩個妾室,他們看的是自己能夠得到了東西。
竇嬤嬤心里是看不上方嬤嬤的,以為當愛寵是容易的事情嗎不是臉蛋子長得好,會讀書識字就高高在上。
但為了達成自己的愿望,她就再三夸獎道“紅玉這孩子我看著那里都好,這模樣,這品格,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