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想要告訴自己什么的話,那么就自然是會告訴她。
李氏才不會去死心眼地去問夫君到底是怎么難受,要不要緊
她這人除了兒女失蹤的期間內表現比較失常外,一直還是表現優良。
雖然她身上有不少缺點,比如說她愛錢,想要通過兒女把老人的私產撈出來。
對那些庶出的子女比較嚴厲,還有著不少小心眼,但她一直是死死抓住夫君的心。
就算是陶二對寵妾再寵,也絕對不會讓她們爬不上她的頭上,很大原因是李氏的腦子不錯。
她知道自己手里的牌有多大,在想要做什么時都要好好算計一番,看看其中的利弊再決定行動與否。
李氏曾經生育過三個孩子二男一女,其實長孫就是她的兒子,可惜的是沒有成年就夭折了,如今身邊是一兒一女。
在她心里最看重的人就是女兒寶珠和八郎小包子,尤其是兒子八郎,那是她將來的養老依靠,才會是她最關注的人,她是慶幸自己有親生的孩子,母子之間的隔膜比較少。
李氏嫁人后很清醒,對于所謂的情情愛愛沒有太大的興趣,從締結婚約起,就被教育對婚姻不要有太多的期待。
要的不多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李氏一直接受過的教育讓她明白他們兩人的婚姻是源于兩個家族之間的聯姻。
聯姻時根本就不會考慮結婚雙方當事人有沒有可能出現男女之情,而在于兩家的強強聯合或者互補。
李家曾經有過極為輝煌的時刻,自然是知道很多東西,那么在教養女孩子時是相當下過苦功。
除了一般的女性學習的東西,李家還專門教育李家的女子們學習更多的東西,比如說歷史。
而李氏是一個很認真學習的好學生,就帶著熱情學下去,而有一段歷史令她想的很多。
想當年某位皇帝有一位極為得寵的蕭姓妃子,被皇帝寵到可以和皇后一較高低。
依仗著自己生下皇帝兒女的蕭淑妃,在很多時候是壓制沒有生育的王皇后。
王皇后自然是不想坐以待斃,那么就想著找個幫手來幫著她對付蕭妃。
皇帝早年有個心愛之人不得不出家為尼,王皇后就找到庵堂里的她。
在王皇后的幫助下,武氏得到離開庵堂的機會,再一次入宮。
蕭妃一開始并沒有在意,也不知道會遭到皇帝的厭棄。
武氏進宮后一開始是達成王皇后的意愿。
很快就奪走皇帝很多的寵愛。
成為后宮里最得皇帝寵愛的,成為昭儀。
直到有一天她甚至把皇后、蕭寵妃統統拉下馬來。
這一次宮中爭斗最大的勝利者就是武氏,甚至她成為一國皇后。
而之前的王皇后、蕭妃最終是被武氏一起弄死,兩個人死狀極為凄慘。
李氏在讀這一段歷史是十分投入,要知道最后的勝利者武氏屬于一個異類。
武氏之所以會在庵堂里是因為她是先帝身邊低等妃嬪中的一個,先帝過世后進入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