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她就感覺到了自己虛偽的笑容快要維持不住,心有些累。
凌霄看了一眼十二娘,此刻的她不知道要是原主還在。
會不會被這個十二娘蒙蔽一番,她說話挺好聽。
這個女人給她感覺就是想要挖原主的墻角。
不知道為什么凌霄就是有這個感覺。
而且她挖的是原主娘家的墻角。
這一點怎么看都讓凌霄感覺有些奇怪。
根據凌霄的觀察如果這一位前世活得比較久。
那么她的所作所為應該是比現在的她要圓滑很多才對。
她看三郎五郎時更多是一種想要結識他們,想要施恩的做法。
能看出來她現在還不知道原主的兩個弟弟是否將來一定很有大才。
不然她做的應該早點除了自己,或者早就和陶家打好關系,她并不太聰明。
另外因為凌霄的插手也無法確定三郎、五郎的成就,這一點凌霄自己都不怎么確定。
后世中曾經有人專門研究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說母親的智力大大影響了孩子的智力水平。
但遺傳時有著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在某些時候不等于爹娘聰明,孩子就一定會繼承長輩的能力。
還有一些人倒是繼承了父母的聰明,卻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比如說紙上談兵的趙括。
趙括作為鼎鼎有名的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趙奢的兒子,一生下來就有父輩的名聲在,也有聰明的大腦。
他年輕時就熟讀兵書,在談論戰術時十分厲害,一般人在口頭上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就連自己的親爹趙奢也是辯論不過他本人。
在秦趙兩國開戰期間,作為老將的廉頗知道趙國的力量上比不過秦國,就堅守陣地死活不出戰,秦國就決定使用計謀以換掉廉頗,于是趙國大王就準備啟用趙括。
此刻趙括的父親已然亡故,但其母還好好活著,知道這個消息后知道大事不妙,她根本就沒有看好自己的兒子,就去找趙國大王,說自己兒子的本領不行,堅決要求換個人領兵作戰。
而之所以趙母不同意兒子去前線打仗,并不是她自己就精通兵法,而是依據她多年的生存智慧,她說自己夫君在時大王給予的賞賜大都是給了地下將士,讓他們奮勇殺敵,可兒子趙括得到賞賜后根本就沒有想著分給將士們,而是帶回自己家享用。
所以趙母得出來那個結論兒子領兵打仗是根本不行,這對趙國來說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事情。她出來反對一方面是為了大王著想,一方面為了兒子著想,這樣子可以保全自己的兒子。
但此刻的趙國已經打算換下廉頗,根本就沒有其他將領領兵,大王拒絕了趙母的建議,還是起用了趙括。最終長平之戰爆發,趙國在這一次的戰役中一敗涂地。
當然在這一次的長平之戰中,趙括本人并不是沒有一點閃光點,如果給他機會成長,說不定他會改正自己的缺點,成為一代名將。
畢竟每一個人都會犯錯,可惜的是趙括他就沒有機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長平之戰的最后失敗是絕對無可挽回。
在他決定接受大王的指派前往邊城接替老將廉頗的職位,從而改變廉頗的戰斗策略就預示著他的結局是敗。
而趙括改變廉頗的戰術策略,一方面是想要證明自己比老將強,也因為是趙國大王和權貴們的意愿。
他們并不想著和秦國人相持下去,只想著怎么快速了結,并最終是取得這一次的戰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