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皇帝為了拉攏絔驀,在她的嫁妝里特意給了不少金子、銀子,看上去好像很重視十八娘,其實不然,這就是一個活動著的金庫,一個活動著的靶子,有可能吸引來了大批的匪徒想要來搶劫。
凌霄才會毫不客氣地奪取了軍權,不然到了時候誰有那個能力護住這么多的人和嫁妝這一路上只怕有不少人會死在匪徒的搶劫中,現在前往燕地的道路上一直有不少盜匪。
而絔驀的嫁妝只怕會引來不少人窺探,好在是凌霄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三郎五郎的幫助下,整個隊伍都在迅速的成長著,連原本掌權的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凌霄之所以這么快就掌握了全局,很大的原因是她自己有錢,有自己的嫡系人馬,一手大棒,一手好吃的,能夠讓他們吃飽飯,穿上合適的衣服。
對于底層的兵丁們來說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這些舉措很快就讓底層的兵丁們從心里對陶家有好印象,然后很聽話。
就這樣陶家很快就抓住整個隊伍的命脈,大部分人俯首帖耳,跟著就開始學習如何遵守紀律,在行進間大進步。
再說那個大儒雖然年紀比較大,但還是跟著上路,他是儒家子弟,但并不屬于那種不接受新鮮事物的人。
相反他的政治嗅覺十分強,這些年屬于一種半隱居的生活方式,那么他也很少去京城看情況。
但他知道別的地方情況,很快的他作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心里一直是帶著幾分憂心。
后來發現凌霄一直在關注天下大事,他讓孫子也要注意情況,很快發現了問題。
他也感覺到了,現在的京城就是一個大漩渦,一個不小心就會讓人卷進去。
雖然這段時間那些權貴們老實了不少,但骨子里還是我行我素的人。
就如同是平靜的大海一樣看上去十分正常,也會暫時的平靜。
但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就會掀起大的波浪,這是必然的。
看似十分平靜的水面下面,其實并不平靜。
一個不好帶來更多問題,有可能迎來大的暴風驟雨。
另外大儒這段時間里也接到不少曾經好友傳過來的信息。
不少地方都有人在無止境的壓榨平民百姓,以攫取更多的利益。
越是富庶的地方越是壓榨得厲害,原本喝粥的人家已經開始了吃糠。
大儒知道不好,這都是社會穩定的基石,這意味著整個大環境開始了崩壞。
而大儒自知自己這個招牌在亂世中根本無用,因為盜匪這一類的人根本就不會在意。
想要在亂世中能夠好好地活著,就要擁有強健的體魄,還有要有強大的力量武裝力量。
雖然大儒之前并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但書上講過太多例子,才會在知道凌霄的想法后積極響應。
作為經歷過不少事情的人,自然能夠看出來陶家人比較有遠見,怎么看也會發現燕地比較適合居住的地方。
最起碼那個地方不會很排斥外來的人,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大都是掌握在大地主、權貴們手里,他們去了之后只會受到不少的盤剝。
最終他決定跟著陶家人走,另外大儒還有一種感覺,這天下還是換個帝王比較好,至于燕王就算是不是登頂的那一個,也應該是實力最強的之一。
他一直是好奇地看著,這些年來陶家大娘子一直是陶家的核心人物,想要知道這位到底會怎么做結果很快就發現,自己還是小看了陶家大娘子,很快就把整個隊伍的大權搶到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