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凌霄考量后做出一個決定從現在開始和絔驀離開一定的距離,不要讓她和自己太熟悉,不然原主穿回來,就很有可能掉馬甲。
這件事有了決定后凌霄就開始準備實施相關的措施,考慮一番后她的思緒轉回到現實生活中,在認清了阿嚶和青蘿的嘴臉后她想著給三郎他們提醒一下。
因為他們的對手太過兇殘,如果他們不注意提防的話,有可能導致自己受害。但轉念一下,這一次有她在的話,還是讓他們栽個跟斗好,這樣子就不會太過飄,以為自己所向披靡。
事實上很多所向披靡的故事背后都有著另外的后續,往往還是不怎么美妙的后續,故事上的當事人最后能夠過上好日子的不多。
就比如說殺神白起,當初她在長平之戰坑了一把趙軍后,直接讓人活埋投降的士兵,最后據說才有幾百個沒有成年的趙軍士兵活下去。
可以說白起在這一戰之后名聲變得更加厲害,但后來當秦王準備再一次攻打趙國時請教白起,問他是否有把握再一次打敗趙軍。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白起不看好秦國這一次攻打趙國的軍事行動,根本就沒有想著去當這一次的統帥,他拒絕了秦王的任命。
后來秦軍和趙軍相遇,交戰后整個秦軍打得很不好,秦王再一次想要請白起出山,白起知道后不贊同自己去帶兵,他的出場只會激起趙國士兵的怒火。
但秦王聽后很不滿,覺得白起這人桀驁不馴,不識抬舉,作為大王的他可是請了白起好幾次,感覺白起根本就是沒有了膽子,成了膽小鬼。
等到秦王第三次請白起出山率領士兵和趙國打一仗,白起還是不想去,沒有想到他就被秦王大罵了一番,白起作為臣子不得不去前線接管秦軍,卻還有人跟著,最終白起自殺而亡。
只怕長平之戰時的白起自己絕對想不到自己會落到這個地步,竟然自殺而亡,不想一個真正的戰士,將領一般都是想著馬革裹尸回,而不是跑到戰場上自刎而亡。
后世人一提起來白起,都會想到長平之戰,說他是一代戰神,但有幾個人會注意到白起最后的結局一個也算是戰功赫赫的將領,最后的劍刺向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本人。
要是有人知道這段歷史,說不定會認為白起被逼自殺很正常,畢竟白起坑殺了這么多的人,最終報應到了他自己,也許是,也是不是。
但凌霄并沒有想要在這個上面糾結,她感覺的是有必要讓三郎五郎他們接受一下挫折,之前的他們也是有過挫折,但還是同一個陣營的隊友,有些挫折還是傷害到有限。
而阿嚶則是不同,之前被青蘿殺掉的人就是同一陣營的人,既然同一陣營的人都殺的是毫不手軟,那么對上另一個陣營的能手軟嗎
后來凌霄接著觀察,才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位看上面如好女,長得男生女相的人阿嚶,在他眼里就沒有什么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