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來大少夫人其實一直對六小姐很不錯,因此看到一個木訥的六小姐后唐嬤嬤心里很不爽,而且六小姐那暗地里的反抗讓唐嬤嬤心里不痛快,
作為一個忠仆想起來大少夫人的話小六作為一個妾室,還是一直秉性低微一些比較好,這是她的將來著想,人要是過慣了舒服日子,怎么會愿意去做苦日子
一個養尊處優、活得十分尊貴的大小姐絕對不會安穩地去做妾室,必然會生出不少事端,父親不想讓她變成這種大小姐,我和夫君也不想,還是讓她學會謙卑地生活,即使那一天來也不會太過痛苦。“
唐嬤嬤一聽的確是這個道理,才會在很多時候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六小姐,另外她還知道主人們也不準備讓六小姐多讀書,要讀也就是讀個女誡女論語等閨閣中書,因為多讀書的人會從書里知道很多東西,會有叛逆之心。
原本打算等著五歲里給六小姐裹腳后,就讓人專門教些女紅,就讓她這么柔順下去,當一個真正的女誡信徒,乖乖三從四德。
正是這個原因府里上上下下對小院上下都是一個冷漠臉,導致那些人一個個就算是不能離開,也對六小姐就沒有什么忠心,沒有忠心的人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幫手。
唐嬤嬤自然旁觀了一切,其實這段婚事根本不是大少夫人夫妻求來的,而是自家老大人也就是六小姐的祖父出面應下這件婚事,在知道這個消息后大少夫人不由嚎啕大哭,躺在床上起不來,還是大公子去和妻子說了一些話。
在聽丈夫的話后大少夫人在床上多躺一段時間,但有句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夫妻兩個人還是放棄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因為大公子和父親說過話后,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個女兒的性命和整個家族比的話,一個女兒的分量太輕。
在確定女兒情況無法更改后,大少夫人就表現出來一個很有手段的主婦的素養,她自然想著怎么把有可能造反的女兒給治住,這一點上一定要注意,也不是沒有過孩子早年被百般壓榨,等著長大后算計家人的情況。
既然小六被訂下來成為對頭的妾室,那么她也不求女兒能夠博得未來夫君的心,先不要給家里惹事。為了預防萬一,還是早早砍斷有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
大少夫人之所以會讓小六院子里的人能夠走的都走點,并不是她不知道那些人沒有忠心,但她知道那些人里一定有人脈關系,她要砍斷那些人脈,不給小六一點點機會。
為了自家人好,他們一直想要讓小六變成一個柔順的沒有主見的人,屬于那種根本搞不清世間一切的女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讓她安安穩穩地做個妾室。
為了讓對家感覺自己一家人對自己的小六還算是重視,不是想要培養出來一個蠢貨,她都曾經想要把小六趕到莊子里生活,但明顯不行。把小六遷往莊子里怎么看都是對聯姻懈怠,不是聯姻,而是結仇,她不敢這么做。
既然如此的話大少夫人就不得不把小六留下,卻從心里感覺不舒服,因為只要一看到小六,就會想起來家里人無能,不得不讓一個小孩子扛起來聯姻的擔子,一看到這個孩子就感覺家人無能。
這種情況下能夠原因看凌霄順眼才怪,既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她不想要看到孩子,其他人也是這樣的感覺,不怎么愿意面對小六。
這也造成了整個宅子里的人們一個個都是開始無視小六,明明她付出良多,卻反而成了罪人,一直以來六小姐就如同一個影子一樣生活在家里,吃過不少苦頭后就漸漸封閉了自己的感情。
唐嬤嬤的同情心早就被扔到犄角旮旯里,即使偶爾遇到后看著那個孩子也沒有什么好臉色,而六小姐也曾經笨拙的努力想要努力討好每一個人,得到的回報就是一片冷漠。
時間久了她變得木訥起來,因為付出總是沒有什么回報,因為所有的友善注定得到的一段排頭,她的生活一直被人針對著,她不得不自己抱著自己呆呆坐在那里,完全失去了精氣神,活得十分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