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村里的人會把秀才當成厲害的人,其實僅僅是科舉的開始,上面還有舉人、貢士,再等著經過殿試后才能夠成為進士和同進士,這樣子就可以等著指派到各個地方做官,一般是七品官。
宋氏聽到這里眼睛睜得大大的,要知道她這段時間里已經仔細思量過將來的生活,她打算讓兒子們好好念書,想要讓他們上進。
但她的想法太過簡單,說句不客氣的話在她眼里只怕皇宮里就是到處金燦燦的場景,也不是說不對,要知道現在的皇宮宮殿上鋪的瓦都是黃色的琉璃瓦,宮殿地面鋪著的是金磚。
讓宋氏聽了之后心馳神往,這些對她來說都是傳說。在她心里縣城已經是很繁華的地方,凌霄懷疑她會把縣城想象成京城的風景,但最終沒有說出來,因為對方沒有想象力。
凌霄給她講述了好的一面,又給她講不好不壞的一面,這是因為看出來宋氏被好的一面搞的有些發飄,想要告訴她,哪里都是有人搞人的情況。
她想要告訴原主和宋氏要小心,人性上有善惡的兩面,有時候善惡只是在一念之間,不單單是普通人是這樣,那些讀書人更有可能。
別看讀書人嘴巴里成天說什么子曰子曰,滿口的仁義道德,其實暗地里下黑手的賊多。有句話說的就是文人相輕,只不過文人間的爭斗更加隱蔽一些。
跟著她大體上給她們兩個講述了一下情況,縱觀歷史就會發現一開始是貴族們把持著文字,直接就把知識掌握在自己手里,貧民子弟就沒有什么接受教育的機會。等到了孔子開始說出有教無類后,才漸漸開始有更多的人識字,這也是為什么會稱呼孔子為教育家的原因。
其后出現了一批出身貧寒,但因為種種機緣得到識字的人,因此士在這個開始擴大了范圍,一開始的士僅僅是上層貴族的子嗣嫡長子除外,可以繼承貴族身份,后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士多了范圍。
當然在春秋戰國過后沒有多久,世家開始出現歷史的舞臺上,文化教育依舊是一少部分人的特權,可以說世家掌握朝廷大權。
世家也是分等級的,有些是頂尖世家豪門,基本上這幾個大的家族里的成員承包了三公。當然世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成員,有些世家里要是連著好幾代沒有當大官的人,就會沒落下去。
當然那時世家的人為什么會這么強,是因為他們一直享受著受教育的特權,還有家里有著很多的人脈關系,而那時候想要當官,沒有考試當官這個說法,都是要靠推薦,人脈關系那是一個重要條件,沒有人脈關系根本沒戲。
宋氏聽到這里瞪大眼睛,有些郁悶地說“這可怎么辦咱們家里就沒有什么關系,怎么能夠讓大郎二郎也有什么關系。”
凌霄聽了之后有些想要笑,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感覺不知道說什么好,就緩緩地說“你想錯了,現在世家沒落了,不再與什么推薦當管的制度,想要進取的話可以參加科舉。”
雖然在后來對科舉的八股制度有著不少批評,但說句不客氣的話,科舉制度徹底打破了世家壟斷的格局,讓很多一般人家的孩子有機會走上做官的路。
這一點要比世家占主導地位強,在世家占主導地位的朝廷,一般壽命比較短,也就是東漢時間長點,其后的魏晉都是比較短,幾十年就掛了。
很大的原因就是世家的人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家族,不管是國破,還是其他人的家亡,不會在世家人的心里留下什么痕跡,世家甚至看不起皇帝。
世家子弟為了家族可以做很多事情,讓自由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打壓寒門子弟,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加劇社會矛盾,最終導致皇朝的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