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老夫人心里那個氣,要知道她當初陪著兒子一起趕考,在進入京城后小心翼翼,作為一個來自小地方的人看到京城自動矮了三分。
后來她發現這種態度就對了,有些自己是有能力、有后臺的外地人很快就會遭遇狂風暴雨式的打擊,讓她見識到所謂的貴人對其他人的不在意,這讓她慶幸自己的小心為上的策略。
后來正好遇到朝廷有大喜之事,皇帝為了表示慶賀,發布了一天天圣旨,其中一條就讓那些剛剛上任的官員給母親、妻子請命,大規模冊封他們一批人為孺人。
她一開始也是美滋滋的,因為她也是有品級的人,也算是真的改換門庭。可后來才發現自己想的太多,這世上從來不缺會讀書的讀書人。
就算是當了官也僅僅是一個開頭而已,京城里遇到的很多人一聽說她來自那里后,就直接不怎么搭理,一副看不起鄉下人的嘴臉。
作為一個受到歧視的人,心里自然不喜歡這種區別對待,但也不敢硬杠那些貴人們,萬一得罪了她們,一轉眼禍害上自己兒子,她哭都沒有地方哭。
雖然她不覺得鄉下人有什么被貴人們鄙視的地方,但不得不裝作誠惶誠恐,努力不得罪那些貴人,但她對京城的人也沒有什么好印象。
只是七老夫人沒有想到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還是會遇到看不起鄉下人的五房,呵還沒有成為所謂的貴人,就有了貴人的脾氣。真的是很好笑,五房的人應該不知道吧京城里的人看他們也是鄉下人。
七老夫人很想告訴五房的人,不要自我感覺自己很牛,在那些貴人眼里魏三也好,五房其他人也好,都是一樣的待遇,誰比誰高貴
這也是為什么老夫人現在極度不喜歡五房的原因,因為他們所作所為觸及了她的底線,五房的人等于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這一次他們還打算把看起來沒有價值的魏三扔到莊子里,隨便找個人嫁了,還真的是冷酷無情,他們忘記自己的責任。
五房的人覺得魏三年紀大了,學習什么都不行,但七老夫人卻不會這么認為,曾經的她也是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村婦,卻因為自己想要學習而學到不少東西,她希望魏三要比她強。
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魏三現在的情況比她的情況好,還沒有出嫁,也沒有家庭上的拖累,當初她還要想著怎么掙錢。魏三不需要,只要好好學習,希望那個孩子能夠挺過來,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在明確五房打算如何對付魏三后,她找來了族長和族老,提出來自己的要求把被五房厭煩的魏三從五房中遷出來,遷進七房里。當初是她把魏三從那家人手里救出來,那么她要讓魏三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被五房放棄。
因為魏三的情況特殊,七老夫人沒有打算把魏三過繼給自己的那個當官的兒子名下,畢竟還有兒媳的想法要考慮,萬一兒媳不喜歡怎么辦豈不是又把魏三再傷害一次
她有一個兒子還沒有長成就夭折,但輩分在那里,那么魏三在他的名下比較好,不需要征求更多人的同意,這一次也算是還了當初瑤姐姐的恩情。
當年是瑤姐姐的出面讓七房跟著掙錢,才讓自己有那個經濟實力供給兒子念書,一般人家根本供不起一個讀書人。
要是兒子沒有讀書,自然也不會有后來的好處,她怎么有可能成為老夫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終于算是全了她和瑤姐姐多年的交情。
族長和族老聽了之后倒是沒有反對,因為他們還記得五房老夫人的恩情,也看出來魏三的樣子的確長得像是她,聽到七老夫人的話達成一致的意見。
他們也感覺要照顧好魏家的子女,魏三的情況讓他們十分同情,既然五房不打算要魏三,那么就讓她離開五房,怎么也要給那個孩子一個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