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倒霉蛋太子就是滿清康熙帝的太子胤礽,這位太子爺在出生后沒有多久就失去了親生母親的庇護和教導。
看上去倒是有些因禍得福,因為他在自己生母亡故之后是被清帝一手照顧長大,極為罕見的情況,說起來太子在一開始就比其他親生兄弟的高。
雖然皇帝一家人對孩子并不講求什么嫡庶,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區別,首先太子的親娘是玄燁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
這對帝后夫妻屬于青梅竹馬,赫舍里氏11歲嫁給玄燁,雖然兩個人始于政治聯姻,那時候的四大顧命大臣中的鰲拜勢大,玄燁和祖母孝莊不得不打算在婚姻上打算聯合適合的人選。
玄燁的第一次大選中的妃嬪人選不少是出自名門四大顧命大臣中的一個被鰲拜弄死,其他三個顧命大臣的女兒和孫女。
那么最重要的皇后人選尤其重要,因為鰲拜飛揚跋扈,他的女兒被排除,跟著是明哲保身的遏必隆女兒也不適合,最終選中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因此夫妻兩個人感情很不錯。
后來赫舍里皇后生下一子后孩子卻死了,皇帝很是憐惜自己的妻子,又讓赫舍里氏懷了第二胎孩子,也就是這一胎皇后因為難產的緣故最終去世,只留下一個幼兒胤礽。
早亡的皇后赫舍里氏死得早算是悲劇,但要是換個角度上看她死在最適合的時間里,他們夫妻兩個人正處于感情很不錯的時期。
留在皇帝心里的她一直定格在自己最青春貌美的時刻,別說什么膚淺,一個青春貌美的美女和一個鶴發雞皮的老嫗,誰更能吸引目光
也沒有后來兒子長大后出現父子吵架的境況,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發現父子感情崩塌該怎么樣的為難所以她在皇帝心里一直位于白月光的地位,只會一次次讓男人添加更深的濾鏡。
這也惠及到了她的兒子身上,皇帝把失去了母親的孩子帶在身邊,這讓他們之間相處的時間變長。就算是親如父子,也是符合一個規律人與人之間的感覺是一點點處出來的。
皇帝就這么一點點把一個軟趴趴的幼兒養成會走路的孩子,看著他學會說話,還會因為太子生病而心焦,感情付出良多的他心直接就偏在太子身上。
初期父子兩個人感情深厚,皇帝眼里大概就只認為太子才是他的兒子,其他的孩子雖然也是他的孩子,但感覺就是不一樣,可以說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顧著太子。
那時候的太子是最幸福的時期,為了太子好好長大,皇帝費了不少力氣。但隨著歲月的流失,皇帝慢慢變老后就開始提防起成年的皇子。
被提防的皇子中包括但不限于十分能干的太子胤礽,還有其他孩子,再加上君王還一心想要磨礪太子的性子,處處提拔太子的兄弟,開啟了九龍奪嫡的橋段。
皇帝的所作所為,讓長大后做了好多年的太子漸漸變得患得患失,做了很多不應該做的事情,引來很多麻煩,最終被圈禁起來。
曾經的父子情深,最終還是敵不過君王的疑心病,兩人都有了自己的私心,兩者的矛盾根本無法調和,太子最終被廢。
以上這三個倒霉的太子都是那種一開始屬于比較幸福的孩子,他們的母親衛子夫、長孫皇后、赫舍里氏皇后都是皇帝的正妻,在孩子出生時也都算是和夫君關系不錯。
唯一有區別的是三個母親里衛子夫沒有早死,也正是這樣,她不得不在兒子造反失敗后上吊自殺而亡,另外兩個卻都死在兒子出事之前,死的早,也就少承受一次打擊。
也不是沒有嫡皇子登上皇位的,但真的很少,比較有名的是隋煬帝楊廣,那是親娘彪悍無比,根本不讓夫君納妾,她活著就一直這個標準,也就沒有庶出的皇子和自己兒子搶位置。
縱觀歷史上皇帝大都是出身庶皇子,因此是否能夠成為皇帝往往并不是看什么出身,皇帝那一脈根本就不怎么在意嫡庶。
這也是為什么李二郎會擔心的原因,如果凌霄想要為權勢而活著,即使不做正室,做妾室也不錯,畢竟皇帝是最不會在意繼承人嫡庶問題,相信對方絕對明白這一點,但她直接放棄。
知道這個消息后他松了一口氣,因為一旦她進入李九郎的后宮中就等著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上,這樣一個女子怎么不令他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