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個孩子可是王大郎親弟弟的兒女,在古代那種宗族氣氛濃厚的情況下,長期外出兄弟的孩子就等著自己的孩子。
而且兄弟還一直源源不斷給予回報,做大伯、大伯娘的人就要負責照顧好兄弟的孩子,交換孩子彼此的身份這種做法,讓大家對大郎夫妻印象不好,有些得寸進尺。
大家覺得大郎夫妻兩個心眼不好,但還是多少理解,作為父母親想要自己兒女更好,但想到王二郎為王家做的事情,又覺得他們屬于狠心人。
而大家對王母有著更多非議,不單單是這件事,之前大家就覺得她太過撒潑,因為她是辛氏家族的人比較厲害。其他人只是忍著而已,如今再也忍不住,不想再讓步。
這位完全不像是一個做母親的人,完全不顧及王二郎是自己兒子,兩個孩子是自己孫子孫女的王母,這一點讓村里的人無法接受,由衷感覺王母的心眼十分惡毒的。
她這人怎么看就感覺完全不配做王二郎的母親,這些年來作為外人都有些替王二郎不平,因為王母一心偏著長子。
他們也算是對王家的事情比較了解,當年王父的家鄉出現大面積的災荒問題,老家呆實在待不下去的他不得不和附近的人一起外逃。
在逃亡的過程中有不少人死去,王父也是很倒霉,在生病后差點死掉也就被拋棄,好巧不巧流落到了這里。
那時候的他身無分文被村里的一個老人撿到,就喂給一些藥,竟然挺過來。為了還恩情,他后來就在這個村子里暫時打個零工。原本他打算攢點錢財,1還是回自己的老家。
后來在一次集市上那時候正年輕的王母一眼就看中王父,非要嫁給這個身無分文、外來的俊朗男人
而王父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在這里成親,他還想要回故土看看,再加上也不怎么喜歡她,自然委婉拒絕對方的示好。
可沒有想到王母很猛,采用手段嫁給了王家人,想要讓王父斷了回家的想法,而王父最終因為王母懷孕選擇留下,就此再也沒有說想要回家。
村里人都知道王父為人不錯,雖然不怎么愛說話,但真的是能夠幫的就會幫著大家,雖然沒有念過書的人,但卻喜歡讓兒子念書,比較念舊情,被妻子賴上后也沒有打算拋棄王母。
等著有了兩個兒子后發現王母偏著大兒子后曾經說過妻子,但對方裝作聽不懂,讓王父心里不怎么高興,只能自己護著點小兒子。
王母就一口咬定丈夫更加偏愛王二郎,王父一開始沒有承認,但后來妻子更加過分之后他也有些火了。
再加上怎么看王二郎這才像是真正的王家人,而大郎則長得很像辛氏人,性子還是那種唯唯諾諾的無主見,這讓王父委實不怎么喜歡長子王大郎。
但如今夫妻也有了兩個孩子,王父還能夠不要這個妻子不能不單單因為妻子的娘家辛氏家族不會同意,還因為即使他不怎么喜歡大郎,但也是自己的兒子,他還能怎么做
實在憋屈的他會偶爾在喝了不少酒后才會發泄一些郁悶,讓不少村里人也知道一些事情,但大都沒有說,畢竟辛氏還是屬于比他們小門小戶厲害。
這也導致大家都知道即使王二郎有出息,卻不怎么得母親的歡心,在后來王二郎的婚事上,王母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