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好就會導致普通人會一下子家敗人亡,而始作俑者卻絲毫沒有察覺,只會接著爭斗,想著得到最大利益。
也許普通人家很大無法改變自己成為炮灰的命運,但一般人只要活著,就不想著去送死,為了活著會十分努力。
會有不少人為了逃離成為炮灰的可能,不得不逃離原本的地方,即使國人一向不怎么喜歡離開家鄉,是世界上最最故土難離的人。
但一旦到了活不下就會想著改變,而此刻動亂還沒有停止,能夠找到活的舒服的地方并不多,有人投奔楊娟夫妻的地盤,也就開始了新的生活。
很快大家感覺出來這里活得好,沒有多少世家貴族,也就沒有太多凌駕于大眾之上的人,這里講求的是律法為重。
自己過得好,就讓自己的親朋好友也來這邊生活,就想盡辦法把消息傳出去,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到來。
對此楊娟夫妻很高興,因為在古代人口資源也是很重要,沒有人口就什么都不行,因為打戰需要有人去作戰。
夫妻兩個人唯一有些擔心的是人口增長的速度太快,衣食住行等方面跟不上,會讓那些來投奔的人失望,因此楊娟是有些緊張的。
好在凌霄早就有所準備,一直堅持研究怎么種好田,糧食畝產大量提高,還有種植棉花、紅薯、土豆等新品種,這是之前世界搞到東西,經過消毒后開始種植。
有了足夠的儲備,至于住那么只能另外蓋了一些簡單的房屋,等著人們定居下來后再一點點蓋自己的房子。
還有別的方面經濟發展,給燕地打好了經濟基礎,可以盡可能接受更多的人,少出現餓死人,以及人吃人的情況。
最最讓那些投奔而來的人驚訝的是,這個地方都是強制學習,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要認識字,因為凌霄說讀書才可以明智,每一個有條件的人都必須讀書。
直接廢除了推薦做官的制度,讀書的人多了之后通過考試做官,從根子上砍斷世家發展的可能,反正楊娟夫妻對豪族世家沒有什么好印象。
凌霄提出來國家的概念,讓人們記得有國才有家,國家的利益高于所謂的家族,這些都是在受到教育時被灌輸。
就這樣楊娟夫妻在凌霄暗中支持下拿下北方后很快就站穩,而且地盤擴展的很快,在這個過程中有不少人紛紛投奔,多是寒門庶民為主。
代表豪族的李二郎則只能算是南邊的英豪,在他的四周圍著不少豪族子弟,可以說南北雙方有著不同的基礎。
李二郎這幾年來也知道原配的大動作,心里真的后悔,因為娶了楊娟的窮小子一躍成為和他一樣的地位。
這其中有那個小子的一定本事,但不可否認的是更多因為楊娟的原因,而原本他才是楊娟的夫君,那些助力也應該是他的,如果可以他應該登上大寶,可惜一步錯步步錯。
這些事情導致他和將軍夫人的感情直接完蛋,之前他們之間有著楊娟插住中間,但后來拔除后變得更加不好。
將軍夫人之前一直想著讓楊娟滾遠一些,可如今人家真的滾遠了,和她沒有然后關系后才發現楊娟的運氣是好。
有了她就會有不少助力,而將軍夫人把楊娟趕走就等于資敵,事實上楊娟最終和敵方站在一處后,讓她的地位岌岌可危。
這個結果將軍夫人無法接受,變得有些瘋瘋癲癲起來,她有時候會喃喃自語,“不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為什么會這樣竟然會白來了一趟。”
其他人自然不知道她在說什么,而她變得不想看到李二郎,因為發現一切都因為她的緣故變得是面目全非。
明明她的開局很不錯,直接讓自己的對家沒有機會生育出來那個孩子,可以說楊娟根本就被她踩下去,她知道即使后來別人知道楊娟受了委屈,也得不到什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