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看的是凱洛格幫忙收集的,過去的流浪詩人以及現在的異鄉頌者的作品。
他對其中的一首尤為印象深刻。
“這世界空曠,寂靜如同我的心靈。
“遙遠的墳墓覆蓋著冰涼的灰燼與我的愛。
“她一定死在異鄉。死在我的心靈中。
“這世界孤獨而沉默。如同我。如同她。”
西列斯之所以對這一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曾經在圖書館翻閱那本堪薩斯城人口階層調查報告,在其中看到了類似的作品它們是否來自于同一位詩人
死去的摯愛、寂靜的異鄉、孤獨的墳墓。
西列斯能夠確定這些作品,或者說,這些流浪詩人、異鄉頌者,的確是離家與旅途之神,李加迪亞的信徒。但是,他們的作品中,為什么總是會出現遠方、異鄉之外的意象
墳墓墓場死去的愛人
他可不知道李加迪亞與死亡有關。
西列斯感到了濃厚的困擾。但是,在那些流浪詩人的作品中,這樣的意象與相關的描述卻屢見不鮮。
而在那些現在自稱為異鄉頌者的作品之中,這些意象卻消失了。他們開始懷念故土、思念家人,描述身在異鄉的孤獨與疲憊,但是,卻唯獨少了流浪詩人筆下死于異鄉的摯愛,以及異鄉的墳墓。
西列斯若有所思地想,哪一方才是更為貼近李加迪亞的
異鄉頌者的作品中的元素看起來更為純粹與單一,但是西列斯卻感到古老的流浪詩人們,更加傳神地傳達了李加迪亞的部分力量。
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流逝,神明們的信徒反而在逐漸遠離自己信奉的神明。
不僅僅是李加迪亞的信徒,還有其他的。比如,布朗卡尼的信徒正在研究酷刑,祂會因此而感到欣慰嗎
恐怕不會。
在失去了真正的神明之后,所謂的信徒也只是在信奉他們自己,又或者其他的人類罷了。
而他們如此瘋狂,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個世界的力量體系有關。無形的力量與來自神明的污染,無孔不入,通過不同的形式傳遞到人們的身邊。
普通人可能根本不了解這些事情比如,凱洛格就根本不了解異鄉頌者的秘密。
而啟示者,他們或許了解一些,但是似乎也無濟于事。畢竟,他們的確可以消滅受到污染的人類,但是,他們可以消滅這些污染的源頭嗎
在這一刻,西列斯的心中閃過一些若有若無的念頭與靈感,但是最終,只是歸于一片沉寂。
凱洛格幫忙收集的這些作品是非常不錯的論證。沉默紀文學中從未有過李加迪亞的信徒們的作品,但是現在,這個缺口似乎可以補齊了。
這算是一次不錯的考證與發現,全然可以用以應付今年文史院對西列斯的學術要求。當然,就這么一些作品,恐怕是不太夠的。
文學史的相關論文終究要以文學為基礎,分析其起源、演變、發展、理念、形式等等。
在論文之外,西列斯對這群李加迪亞的信徒十分感興趣,包括他們的力量與生活,但是論文之內,他只能公事公辦地討論他們的作品質量。
這讓西列斯感到一種微妙的滑稽之意。他感到自己仿佛無形中消解了神明力量的高傲位格。因為,那說到底也不過是必須得在論文中拆解、論述與評價的東西。
西列斯這么想著,一邊將凱洛格的筆記本好好地收起來。
在看完班揚送來的資料,以及與阿方索交談過后,西列斯感覺自己就可以開始構思論文的標題與結構了。
現在雖然只是八月,但是,他想要登上的期刊都是月刊,而每年的十二月,這些期刊會停刊,整理一年的論文并且集結出論文集。
所以,他只有九月、十月、十一月這三個月的機會。仔細想想,也不是那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