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說道:“只是世界廣大,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諸多事物流傳的時候,就出現偏差。”
“比如終年炎熱的沙漠地區,你讓他穿羊皮襖,他能砍死你。”
“但有的沙漠地區,季節變化明顯,冬天嚴寒,那么就有羊皮襖。”
“而沙漠地區為了防沙防曬,會用紗布蒙住臉,甚至全身。”
“這種事情,在其他的地方,本來完全不會發生。”
“但有的地方,把這事情拿來用,讓適齡但未出閣的小姐,或死了丈夫的女人用,以示貞節。”
“這節,本是節操的節,只是一種禮儀。”
“可后來,有些地方發展成貞潔,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詬病。”
“這方天地,這個世界,存在了多久,我們目前還不清楚。”
“但在幾十萬年以前,靈氣匱乏。”
“大家無法迅速的移動,每個地區,都經歷了許多朝代。”
“而各地朝廷,他們為了統治,扭曲了很多事情。”
“之前傳下的諸多風俗習慣,有許多都變了,結合當地,成了當地的習俗。”
“比如圣恒國在這片地域統治幾萬年,這片地方的人都會按朝廷律法行事。”
“朝廷律法,在習俗之上,根據皇帝的意思,規定了各種禮儀禮法。”
“大到皇帝登基,小到節假日的行事,平民可以穿什么顏色衣服。”
“在本地來說,這就是綱常。”
“而綱常之上,還有人倫。”
“人倫是在家族中形成的,比如男主外女主內,同姓男女最好不要成婚等。”
“整個世界,各朝廷的綱常不同,但上到皇室,下到百姓,只要是人,都遵守人倫。”
“當然,也有許多人,尤其是皇帝不遵守,但都沒有好下場,就算死了,也會被寫進書里,成為反面教材。”
“書籍,最初就是記錄事情,后來有些人就撰寫心得,上勸君王,下勸世人。”
“這些人,就是正道傳誦出來的,德高望重的人。”
“然后問題就來了,由于君王喜歡不同,各朝廷律法不同,各朝廷內能夠流傳的書籍也不同。”
“換句話說,所有書籍都是在各自的條條框框以內的。”
“但思想,不是書籍能夠約束的。”
“于是,就有了有趣的事情。”
“最典型的是,女主外男主內,女子稱帝,這些在以前都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后來,也就不管了。”
“也就是說,正邪不僅僅是人定,只要傳誦的夠多,邪魔也可以變成正道。”
“所以,邪魔并不可怕,可怕的人心,眾口鑠金,銷骨毀身,說你是邪魔,你就是邪魔。”
“就如那女子行為的節操,還有身體的貞潔。”
“你做了就是正道,不做就是離經叛道。”
“你稍有風吹草動,就成了邪門歪道。”
“這就是正邪之間的區別,只在于人的傳誦。”
“不過,邪魔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心。”
“瘋與不瘋,就是心能不能忍受,世俗的眼光與流言蜚語。”
“不能承受就是真瘋,智商都受影響。”
“能承受,就只是假瘋,俗稱入魔。”
“比如玉岳城前城主,他就是很清楚他在干什么,所以他只是入魔。”
“至于你碰上的坊主,并沒有瘋,他應該是萬相教的,在紅塵中打滾,體會喜怒哀樂,以此提升心境。”
“只不過,那畢竟是別人的心,不是他自己的心,無論他積累多少經驗,他本身也有極限。”
“所以,法力質地才會輸給你。”
“不過下次再遇到,你就要小心了。”
“對萬相教的高手來說,求而不得,會極大的刺激心境。”
豆兒眨巴眼睛,“那我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