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是一個村的。
從小學開始就一起在縣里上學。
一起度過了小學,初中,高中。
并且以高考一二名的成績,進入了同一所大學。
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互相鼓勵,互相扶持。
原本,注定要在一起,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共享甜蜜的愛情,共度一生。
結果,大學畢業了,男孩考研了。
女孩被家里逼著,出來工作了。
因為,女孩家里還有個不爭氣的弟弟,生病的媽。
男孩為了女孩,也放棄了學業,和女孩一起打工。
一起供養女孩的家庭。
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婚也是迫在眉睫。
原本都是一個村的知根知底,一切應該順理成章。
結果,女孩的父親,提出了三十八萬八的彩禮。
理由是,弟弟想結婚,也需要準備這么多彩禮。
男孩家里沒錢,工作剛起步,沒有彩禮錢。
女孩不想辜負含辛茹苦的家人,不想妥協。
終于,女孩嫁給了暴發戶的傻兒子,幫著弟弟娶了老婆。
一段美好的姻緣,因為世俗的阻礙,變了模樣。
蔡根初看,沒覺得有什么。
這不就是社會現狀嗎?
從第一個貪心的父母,想要依靠閨女不勞而獲開始。
從第一個大膽的女孩,發現依靠獨有資源可以跨越階層開始。
原本你情我愿最質樸的愛情,就變成了婚戀市場。
在市場里流通的只有商品,很難再有情感。
于是,這個惡性循環不就開始了。
當然了,這里還有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
為了賺點錢,底線都不要了。
把所有人類最單純,最質樸的情感,物質化。
把衡量感情,維系感情的標準,唯一化。
不就會造成現在的結果嘛。
當然了,這都是蔡根比較片面的理解。
柴道煌發現,蔡根并沒有震驚,反而覺無所謂。
或者說,稀松平常。
“你沒覺得,這樣是不對的嗎?”
啊?
對錯的判斷,是蔡根經常刻意讓自己回避的問題。
很多事情,判斷對錯,涉及的維度實在太多了。
沒有辦法絕對的說。
所以,很多事情的對錯,只是在公理和公序良俗的范疇內,籠統的判斷,沒有什么絕對的理由。
“確實不太好,挺可惜的。
不過,這不是個例,這樣的事情挺多的。
柴哥,處在你的位置,應該見怪不怪吧?”
柴道煌突然炸毛了。
把煙頭往地上一摔,很激動。
“放屁,這是不太好嗎?
這特么是對愛情的褻瀆。
老天爺牽的緣分,注定的姻緣。
應該是最大的,不容置疑的。
怎么能因為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影響。
尊重呢?
敬畏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呢?
這樣不行。
以前,是我不知道。
現在我知道了,這樣就不行。”
說著,蔡根的視角又跟隨柴道煌,進入了那根變質的紅線。
女孩有知識,有見識,總歸是不甘心。
過了幾年,就看不上暴發戶的傻兒子了。
于是,又聯系上了男孩,想再續前緣。
男孩被傷透心后,出于報復心理,也就同意了。
并且保留了證據,交給了暴發戶。
暴發戶的兒子傻,但是老爹不傻啊。
奇恥大辱,誰能忍?
結果,女孩一家六口,集體銷戶了。
第二年,暴發戶的傻兒子,又有了新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