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南北朝專題系列轉載于專欄,逆風之藍淚
那是一個最嗨的時代,亂國出英雄
那是一個最喪的時代,正史一筆過
真要是裴松之重生的話,
呸,我才不注釋三國志,
嘗,南北朝方是我的菜
南北朝有那么個人,叫花木蘭。
這個人,只是個傳說而已沒人知道一個正史里沒有記載的傳奇人物,甚至連姓啥,都是后人yy的,所以,木蘭姓“花”,不可究。
不過,說的人多了,也就成名了,尚且承認她,就叫“花木蘭”吧畢竟這個后人想象出來的名字,已經享譽中外了
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
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正史不可究,唯一可考據的就只有那首,當年逝去的背書青春了,木蘭辭。那我就從木蘭辭里,挖一下花木蘭當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吧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有人yy,花木蘭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康輶紀行。
也有人yy,她是隋恭帝時人,過庭祿。
更有人yy,她是唐初人,演繁露。
好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我說她是南北朝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時期的人,我當然也得有個理來說
詩詞中提到的“可汗大點兵”,稱皇帝為可汗,那初步判定,詩歌描述時代出現在北魏孝文帝之前之后就“漢化”改革了不叫可汗了。而主要考據,就得看描述北魏老祖宗的銘文了,出自北魏老祖宗們當年還是野蠻人時候的嘎仙洞。
那時候,稱“可汗”為“可寒”。
首先,不要吐槽這是錯別字古代沒有什么標準音譯規范的,怎么高興怎么來。發音一樣,就一樣
然后,別吐槽那碑文字丑野蠻人寫得,能不丑嗎別說古代了,敢說現今不少鍵盤俠,字估計也寫不到哪個好看去。
最后,也別吐槽嘎仙洞為什么在后來又消失于史冊,直到現代才被人們發現呢你看碑上記載說的是啥就像北魏第一謀士崔浩那樣,寫人家皇帝老祖當年在大興安嶺啃著肉喝著血光著屁股滿街跑,能不被斬么傻子才那么說。
所以,“可汗大點兵”的可汗,應該在于北魏初期。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