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對旁人的建議或許還有些抵觸,可對竇太后都是虛心受教的態度,他點點頭道“母后教訓的是。兒子稍后就會派人將皇后宮中整頓一番的。”他眼角余光正好看見一旁侍立的喬女,便又道“怕是還得跟母親借個人,免得下面的人又渾水摸魚。”
竇太后自然應允,“后宮安穩,前朝才能安穩。把皇后調教出來,也能為陛下分擔一些。”
分界線
嬴風走后,劉義隆幾乎是數著天數在過日子,若不是劉義季在,他真是一個說貼心話的人都沒有了。
劉義隆最近日子不好過,皇后懷上長子劉劭時,正值武皇帝和少帝的孝期,劉義隆只能將劉劭的出生偷偷壓下來,一直黑不提白不提地在宮中養著。
雖說這位皇長子在朝堂上實際是人人皆知,但是沒有上過臺面的就不做數,很快就有御史上奏,以三年尚無國本為由,請劉義隆廣納嬪妃,為后宮開枝散葉。
為了這事兒,皇后袁齊媯已經在劉義隆面前哭了不知多少次了。她明明已經誕下嫡子,卻還要被朝臣們明里暗里說她三年無果,甚至還要因此接受各家送進來的嬪妃。這種委屈,哪兒是袁齊媯這種本身就有些小肚雞腸的女人受得了的。
可即便袁齊媯哭腫了眼睛,劉義隆也不會為了她去忤逆朝臣們的意思。況且不過是多納幾個嬪妃。他已經登基三年,即便是已經有了太子,也是該填充后宮了。
有了劉義隆點頭,朝中立刻就熱鬧了起來。其中最起勁的竟然是謝家的一個旁支。
這事兒細究起來還是劉義隆自己鬧出來的。當年他還只是宜都王時,曾經與徐羨之秘密見過一次。當時劉義隆答應了檀邀雨,提攜她的舅家。他怕徐羨之生疑,就借口自己看上了謝家女,想要提攜未來岳丈家。
彼時袁齊媯還不是劉義隆的正室,所以徐羨之就信了。事后非但提攜了檀邀雨的舅舅謝方明,還明里暗里將劉義隆的意思透漏了出去。
劉義隆登基后,謝方明這一支就做起了出皇后的美夢。誰想到劉義隆早就把這事兒給忘了,直接封了袁齊媯做皇后,根本不知道這支謝家的旁支因此懊惱了多久。
這次皇帝選妃,謝方明似乎再次看見了曙光。他雖然始終不知道皇上看中的是他家哪個女兒,可架不住他女兒多啊大女兒嫁了,還有二女兒,三女兒。無論哪個女兒,只要得了皇上青眼,那對謝家的好處都是無窮無盡的。
因此遠在外地做官的謝方明立刻就將自己兩個女兒的生辰八字報了上去,就等著給皇上做岳丈了。
自從謝惠連跟著檀家兩位郎君一起,成功帶回了傳國玉璽。謝方明這支旁支,在陳郡主家也總算有了些臉面。
聽說謝方明一口氣送了兩個女兒的八字入宮,雖有人不屑,卻到底沒人阻攔。氏族嫡女不入宮,可謝方明這種旁支就沒那么多講究了。如今謝家勢微,家中人才凋敝。能靠一位娘娘重振家室的話,也未嘗不可。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