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還瞧見一隊提著農具背著菜簍的農民隊伍,臉上亦帶有張揚的笑容,路上說笑打鬧不斷,仿佛他們之前所做的不是苦累的農活,而是參與了什么意思的聚會。
這種發現令王幸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危機感,他感到自己與此地的氛圍格格不入,不由得胸中忐忑不安起來。
相比王幸,涉世未深的王綏入城之后,則是迅速被城內的繁華精致所吸引了。
小販推車上的彩色風車、遍布街巷的小紅帽外賣員、茶攤棚彩色條紋的遮陽布、花鳥店門口懸掛的盆栽與鳥籠等等,諸多新奇之物看得他眼花繚亂。
這位原本對遠離家鄉的外地生活還有所排斥的少年,此刻倏然對未來滿懷期待起來。
天色逼近昏暮時,他們總算找到了專門接待外客的鹿鳴公館入口。
在入閭門前,門衛再次查驗了他們的身份,隨后派出一個十六七歲的門童帶領他們前往住所。
架著馬車在狹窄的巷道間行進了一小段路程,便抵達了住處。
王幸下車時,掃了眼宅子門口所懸掛的木頭門牌,上面刻著“鹿鳴公館二十八號”。
門童幫王氏的家仆一起搬著行李進入大門,沒多久,將他們帶到了一處院落中。
院內堂屋的門扉敞開著通風,門童放下行李,為他們介紹起屋內設施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住在此地的注意事項。
“廚房有廚娘,會為幾位基礎的三餐,用餐時段為每日的辰時、午時與酉時。
“為了方便管理,我們這匹配給每座館舍的食材都是固定的,故不接受點餐,若郎君對飯菜不滿意,可自行出門用餐,或是點外賣。”
王幸是第一次來密陽,不知“點外賣”是何意,他也不好意思問,否則顯得自己很沒見識,就隨意地說了句“知道了。”
門童看介紹得差不多了,正準備離開,忽而又想起什么,補充道“對了,幾位在此居住期間,若是聽見隔壁傳來什么異動,不必介意,忽視它即可。”
這話聽起來就有些不妙了,王幸皺起眉問“何為異動”
門童似有些為難,扯起嘴角笑了笑說“您隔壁的三十二號現住著一位性子古怪的房主,時常帶一群客人入住,敲鑼打鼓的,一鬧就是半宿,不過前些日子已有官府的人去警告過,他們應當會放輕些動靜。”
王幸聽完就明白了,這隔壁的住戶大約是個喜好邀友宴飲之人,宴會上喝得多了,難免會做出些荒唐事。
正在腦中勾勒著一些奢靡之景,旁邊忽然傳來弟弟詫異的聲音“阿兄,你快來瞧瞧這是何物”
王幸轉頭望去,只見王綏正趴在窗臺旁,用手指敲擊著棕紅的欞格窗。
“這不就是窗子”王幸不喜歡弟弟這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語氣稍顯嚴厲了些。
那窗欞的花紋與形狀雖很是獨特,每一扇皆是一幅雕刻的畫作,但也就是窗子而已,有何值得研究的。
“不是,不是窗子,你快來瞧。”
王幸抿唇看了旁邊的門童一眼,板著臉走了過去。
待走到窗子前,他才發覺弟弟所敲的并非窗欞,而是一種純澈透明若冰晶般的東西。
“這是”王幸面露疑惑,將手貼到那透明物上,傳來冰涼光滑的觸感。
“那是玻璃窗,是透光防風用的,”門童及時走了過來,撥動了一下窗子上的開關,然后做示范推動玻璃窗道,“兩位瞧,這樣是開窗,這樣是關窗,關上窗門,外邊的風便吹不進來了,但仍可觀賞外邊庭院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