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南軍中路攻下新鄭第二天,左路軍棄守石龍,第三次攻下汝州,右路軍棄守太康,第四次占領杞城。十月十九,左右兩路主帥突然宣布上交兵權,南軍統歸嚴云星指揮。嚴云星隨即作出調度,麾下二十四個軍團將陣線全面鋪開,組合成一個大型軍陣,因其形似水滴,故名“水滴”軍陣
水滴軍陣,中段突出,四面圓滑呈橢圓形。水滴尖端新鄭由南軍精銳第九軍團駐守,其后向兩翼展開,西側是攔馬嶺、流星谷、花石、唐界、汝州,分別由十、十一、十二、十三、一軍團把守;東側是黃石湖、十八里鋪、通許、高陽、杞城,由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軍團駐扎。
從汝州、杞城南下,圍繞許昌各大關隘城鎮有石龍、平頂山、紫云山、襄城、玉石橋、北虢、望天、太康、白樓、后臺,依次由二、三、四、五、七、二十四、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一、二十軍團駐守,以此組合成水滴軍陣雛形。
此外,呂多情第六軍團、落葉真情十九軍團分守許昌左右,郟城與江鎮,為軍陣核心;嚴云星獨領第八軍團屯兵許昌城,為軍陣陣眼;姚霜、南華馨、洗驚鴻的二十八、二十九軍團于陣內傳遞消息,打探敵情,接應運糧部隊等等,為軍陣耳目;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大后勤部隊,分別從紫云山、玉石橋、太康進入陣內,運送糧草至許昌,或從各大軍團換下傷員補充兵力,為軍陣后勤保障。
水滴軍陣完美成型
嚴云星為什么要布陣為什么不繼續同水平推進,挾勝勢一鼓作氣攻下洛陽、開封原因有三
一,攻下新鄭之后,同水平推進是絕對不可取的。北軍雖然節節敗退,但并未傷及元氣,其不管是兵力還是實力,依舊遠勝于南軍,故南軍只能選擇攻取開封、洛陽其中一處。簡單來說南軍一口氣吃不下兩座城,所以不能再同時推進,必須另換一種進攻方式,也就是三路組合形成軍陣;
二,南軍之所以能屢戰屢勝,靠的是圣蟲、姚霜、南華馨,其極快地情報探取、接收讓北軍暴露無遺,兵力幾何、分布何處南軍全都一清二楚,故嚴云星才能料敵于先,每戰必勝。而攻下新鄭之后,北軍只需著重防守洛陽、開封兩處,南軍再不能以情報優勢來消耗北軍戰力,因此必須化零為整,重拳出擊;
三,還得說到南軍之戰力,南軍步兵居多,機動性差,不可能僅憑一戰而大獲全勝,再者雙方糧草都十分充足,因此南北之戰勢必是一場長期且艱苦的拉鋸戰、消耗戰。形成軍陣可以使南軍揚長避短,達成攻防一體,而后緩慢推進。
故嚴云星之前所有計策,最終目的俱為形成水滴軍陣。最初汝州、杞城幾度易主,左右兩路于中原各地四處攻伐,都是為了迷惑北軍,讓北軍智囊以為南軍意在同水平推進,從而忽略汝州、新鄭、杞城三城之間的聯系,在南軍攻下新鄭時,北軍智囊或許看出端倪,但為時已晚,嚴云星迅速集權并及時調度,水滴軍陣最終形成。
那水滴軍陣到底有怎樣的威力呢北軍不清楚,南軍也不知道。對于嚴云星突如其來的調兵遣將,南軍感覺到的是疑惑,北軍感覺到的是惶恐。
西路汝陽,北軍軍營副帥營帳內,莊蝶舞于沙盤標記后臺的地方插上了南軍二十軍團的旗幟,隨即扭頭詢問身旁一位中年人,“軍師可看出嚴云星意圖”
被莊蝶舞問計者,正是飄香聯盟軍師莫不安。他因當年醉月軒之事對陸游、火兒心懷敬意,不愿與火兒為敵,故托病未參戰。直至南軍形成軍陣,莊蝶舞再三相邀,他不得不出山,沒辦法,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飽讀詩書的他最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必須為莊蝶舞出謀劃策,以逆轉北軍頹勢。
莫不安捋了捋三縷長須,瞇眼細看了一遍沙盤,將南軍軍陣熟記于心,反問道“南軍稱之為何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