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以西三百六十里的桐州,是東進廣州的最后一座堅城。十個月前白樹山羅在此大敗南麓軍,楚成龍被活活氣死,其子楚桑僅率千余殘騎逃回廣州。
桐州見證了南麓軍的覆滅、赤嶺軍的東興,被白樹山羅冠之以白樹城之稱號,揚言奪下廣州后要將百姓全數遷往白樹城,打造一座大夏之東方國都!
因此桐州的擴建從三月開始,到六月避暑停工,九月重新開工時因拖欠工錢遭至罷工。沒辦法,不是白樹山羅故意克扣,而是運送錢糧的西南道被五仙軍截斷了。
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首先最顯而易見的是軍、工伙食變差,以往頓頓有酒有肉,而近一個月來已經見不著葷腥。
其次是對赤嶺軍攻城戰略的影響。廣州城經幻音經營七十余年,高城深池,固若金湯,防御強度堪比開封;廣州百姓對南伶軍團異常忠誠,軍民一心誓死堅守;廣州糧庫充盈,雖被燒了一大半,但仍可堅持一年。南伶軍團有此種種有利條件,白樹山羅決定圍困廣州,但凡北邊來援,圍城打援即可。但五仙軍在后方的突然崛起徹底打亂了白樹山羅的計劃,糧草接濟不上,幾十萬大軍就要餓肚子,白樹山羅只能被迫下令強攻,以期糧草用盡之前奪下廣州城。
最后就是對桐州城的擴建徹底陷入停滯。白樹山羅本想派十萬大軍監督,強征民工筑起城墻,奈何戰線吃緊,西線姚太谷大部兵力投入對五仙軍的防御作戰,其它幾線強攻廣州尚且不夠,根本無力分兵督建,這也就導致桐州如今四不像的混亂城建。
桐州分為內城、中城、外城,內城是原南麓軍修建,大部分城墻被攻城器械破壞,赤嶺軍攻占后只作了簡單的修整,而后挖了一條護城河在外圍筑起一圈土墻,這是中城。在中城以外,又是一條護城河,尚未引水,是條干渠。干渠之外是白樹山羅規劃的三丈高城,西面已竣工,其它三面都打好了地基,目前陷入停工狀態。此為外城。
做為白樹山羅最受重視的未來東都,同時也是西線最后一道關卡,白樹山羅雖然無兵可派,但還是留了一萬夏軍。守將王奇羅,現年七十余,西夏一品堂長老,號稱白樹麾下第二高手。
其麾下還有三員將領,都是白樹山羅父親帶出來的軍中老將。
在廣州攻城戰打響的幾天后,十月初一,王奇羅收到輕港守將令狐鐸密信,信中寫到近兩月與五仙軍的戰斗中,后軍一直未上陣,有試煉者傳消息說后軍在北方山區出沒,當小心偷襲桐州。
王奇羅取地圖來看,北方山區能最近抵達桐州的只有走河谷道。即刻下令分五千兵馬把守河谷道,剩五千分守桐州西、北兩面,陣型全面鋪開。
桐州外城四面缺三,只能如此防守,東邊是廣州,無須提防。
分派已定,王奇羅晝夜巡邏不提。
而此時,夏軍、五仙軍都在擔心的后軍,就在桐州城外東北一帶的密林深處。近兩個月以來的山區野戰,迅速鍛煉了軍隊意志,許多瑤田族士兵的戰斗素養大大超過了五仙軍新兵,甚至是一部分老兵,只在戰斗技巧上略顯不足,這是個人武功實力的差距,飛羽相信只要多多教演,后軍定能發揮更多的潛力。
山區作戰很艱苦,被追殺一路的達移邁更艱苦。每到一處夏軍駐扎點,他只能收得幾十名夏兵,然后在當地百姓的通風報信下,飛羽領兵殺至,丟下幾十具尸體逃走。饒是如此,他依舊逃亡了上千里,在與后軍周旋、撤退的過程中,亦體現出不俗的野戰能力。
只可惜這樣優秀的指戰能力就要在此處被終結了。
在這片密林中他已經跑了整整三個時辰,身邊的軍士時不時掉隊,只剩不到十人,這是自逃亡以來最危險的境遇。因為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密林的盡頭,似乎就要交代在這兒了。
左側是花落的怒吼,右側是飛鳥的箭矢,身后是飛羽的追擊,最要命的是頭頂還有一個“野猴子”,在林間穿梭極快,一直向飛羽報告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