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在朝堂掀起軒然大波。
梁心銘嚴厲指出這是陰謀矛頭直指潘家,說潘梅林和陳飛勾結,妄圖清除異己,讓陳飛頂替顏貺掌控靖海水軍;通過李家攀扯徽州巡撫鄢計李卓航和鄢計乃至交,鄢計又是她的門生來達到陷害王亨和她的目的
疾言厲色
直言不諱
梁心銘的舉動驚呆了滿朝文武和嘉興帝,因為她一向謀定而后動,對于不確定的事、沒有證據的事,從不會意氣行事,做這種無謂的指控。
然而,還有更反常的。
梁心銘向嘉興帝諫言,請嘉興帝收回納李菡瑤入宮的圣旨。她道,李家只有這一個獨女,為了宗祀傳承,公開招贅婿,江南無人不知。潘梅林為了謀奪李家產業,算計李菡瑤終身,終鬧出人命。皇上卻在事后宣李菡瑤入宮,恐有損天子圣譽。李菡瑤有才,不如就讓她像郭織女一般,在紡織行內做出一番成就,才是對國家社稷最有利的。
嘉興帝在龍椅上氣的亂顫。
宣李菡瑤進宮,因是后宮事,他就沒拿到朝堂上征求臣子意見,也是怕人阻攔的意思。他是皇帝,要一個民女還不能弄來于是悄沒聲就讓傳旨太監出京了。
梁心銘竟敢讓他收回旨意
君無戲言,怎能出爾反爾
“圣旨已下,不必再提”嘉興帝強硬道。
“皇上不可任性江家已被滅門,僅剩一女;李家是江家的姻親,也只有一女。皇上怎忍心讓李菡瑤進宮況且李家被牽扯進大案,簡大人正在追查。真相未明之前,李菡瑤不宜入宮。請皇上收回圣旨”梁心銘堅持不退。
不等嘉興帝回答,她問右相崔淵等人意見。
崔淵附議梁心銘。
吏部尚書姜宇附議。
兵部尚書陳修文附議。他早覺這圣旨不妥了,李菡瑤入宮,對陳皇后是個威脅剛打壓了潘貴妃,又來了個李菡瑤,聽說還是個有手段的女子,真要是這樣,還不如留著潘貴妃呢。可惜他醒悟得晚了些。眼下見梁心銘諫言,豈有不附議的趕緊附議了。
旁人見他附議,也跟著附議。
轉眼間,六閣臣除了王亨不在,都附議了,而王亨跟梁心銘是共進退的,肯定會附議。
梁心銘嚴正道“內閣大臣都附議,可駁回皇帝旨意”
此言一出,滿堂皆靜。
嘉興帝也目瞪口呆。
這條律法,是英武帝制定的。
當年英武帝建立內閣,為了防止帝王做出昏庸舉措,危害社稷,特別制定了這一條,遏制君權。
這么多年來,還從未有哪一任皇帝被內閣駁回圣旨過,眼下搬出來,不啻打了嘉興帝一個耳光。
這是恥辱
他白皙的俊臉紅了又白,又轉青灰,跟著暴怒,怒斥眾臣大逆不道,要廢除這條規制。
梁心銘嚴正道“皇上,這是武圣皇帝親口制定的”言下之意,你違反祖宗法度,才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