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暢又勸道“皇上息怒。梁大人今日表現很是反常。照她的性子,便是要阻諫皇上,也會委婉些,或者隱晦地旁敲側擊,使旁人出頭,她自己是斷不會當著群臣的面,在金殿上頂撞皇上的。她還要去太廟祭祀,意欲何為依微臣之見,皇上最好派個人去看看究竟。”
嘉興帝點頭,喚了太監周華來,命他帶人準備祭祀物品,去太廟隨梁心銘祭祀,順便觀察梁心銘。
周華領命去了。下午方回來,向嘉興帝回復梁大人在先帝的廟庭內,對著先帝的牌位和神像足足跪了兩個時辰,不言不動,不知想什么。
嘉興帝罵道“她還有臉見先皇”
呂暢心中卻沉甸甸的不安,一面暗中使人盯住王府和梁心銘,一面向嘉興帝獻計“以退為進”。
次日上午,梁心銘便出發去西北了。
呂暢更加不安。
梁心銘到底有何手段呢
又次日,早朝。崔淵和陳修文在金殿上再次提請嘉興帝收回宣李菡瑤進宮的圣旨。
嘉興帝惶恐不安地流淚,問眾朝臣是否梁心銘覺得他不堪執掌天下,所以主張廢了他
眾臣慌忙都跪下,說絕無此事
然嘉興帝依然戰戰兢兢地自責。
皇帝驚恐至此,群臣都沉重不已,崔淵也不好再逼著皇帝收回圣旨,不然倒像坐實了他和梁心銘聯手,譴責皇帝德行有虧,不堪執掌天下似的。
散朝后,市井間便傳出了嘉興帝早朝時的言行,都說是梁心銘將嘉興帝教得毫無氣魄、膽小懦弱。
堂堂天子,毀于婦人之手
不就是一個民女嗎
皇帝怎就不能召她進宮
這點小事,何至于將天子逼迫至此
一時間,女子誤國的言論高漲。
嘉興帝總算喘過氣來。
這時,簡繁第三道奏折進京,道是已經查明靖海大將軍與李家勾結一案,乃陳飛誣告。官商勾結、豢養水軍私軍的是陳飛自己。陳飛已經自盡謝罪了。另,他將擇日護送李菡瑤進京,等江南事了便啟程。
案情的反轉使呂暢震驚不已。
他認為,如此錯綜復雜的案子,簡繁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查清,其中定有梁心銘的推動。
不,王壑不是在江南嗎
應該就是王壑謀劃的
火燒江家船廠、海上炸毀樓船,這些事都太巧合了,也太完美無缺,既報了江家滅門之仇,也坐實了陳飛的罪行,使他毫無翻身之力,唯有自盡謝罪,否則就會牽連潘貴妃和潘家。這除了王壑還能有誰
與靖海大將軍勾結的是王家
“皇上,潘家在江南的勢力被徹底清除,再無人能對王家勢力掣肘。江南,是王家的天下”
嘉興帝面色陰晴不定。
畢竟,陳飛罪行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