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想起皇城兵變當晚,安國在大靖京城的內應全被一窩端了,嘴角不由扯了下
王壑,絕對是他的勁敵
那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
忽然他想起在敵營中傳揚的消息,說是朱雀玄武已達成共識,誰擊敗了安國,奉誰為明主,心一突,神情嚴肅了幾分,看向潘子豪,問“潘將軍怎么看”
潘子豪神情復雜,沉默了一會,才道“微臣對他的印象還是八年前的他外出游歷了七年,去年底才回來。他幼時便聰慧過人,在京城無人敢惹。”頓了下又特別補充道“他并未仰仗父母的權勢仗勢欺人。”
秦鵬認為,這也足夠了,游歷歸來的王壑,已經更強,而不像有些“神童”長大后泯然眾人。
對付王壑,他將不遺余力。
面上,他卻輕松地對潘子豪和杜律道“不論他如何深謀遠慮,我等都以不變應萬變。不過,本王還是要給父王和母后傳信,將此事告訴他們。并非怕他們不答應父王和母后肯定會答應的而是讓他們了解雙方的形勢,以免貽誤了全局戰機。”說罷,當堂擬書信。
這是他故意為之,以示他坦蕩,并沒有欺騙潘子豪等人,不過是為了全局考慮,要跟安皇和皇后通個氣而已,而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沒有耍花招。
這通氣很有必要。
在他心中,他的父皇英明神武;他的母后曾是大靖人,心機和謀略不輸梁心銘,他自幼便尊敬、崇拜父王和母后,并不敢自以為是、獨斷專行。
所以,他在信中詳細闡明了自己拿糧食贖潘子豪等親人的用意和良苦用心,以及下一步計劃;又將李菡瑤其人其事也細細說了,請父皇母后指點。
寫罷,交人用飛鷹傳遞。
草原上的雄鷹馴化后,傳信比鴿子更方便,不僅快,且能承擔的書信重量也大,哪怕寫厚厚的一封,也不怕鷹帶不動,所以,他盡可能地寫詳細了。
當晚,信便送到烏蘭克通。
安皇和皇后眼下正在烏蘭克通,王亨和梁心銘與安國十萬大軍同歸于盡后,他們便急速趕來了。忠義公方磐便是在安皇指揮的戰斗中喪身的。
果然,安皇和皇后看信后同意了兒子的決定,十分贊成他用糧食贖買潘子豪等降軍的家人。
皇后親自執筆,安皇口述,給兒子回信,先贊他仁義有遠見,又道我秦氏祖先供奉在大靖皇家太廟,朕父子攻打大靖,是為了統一天下,再現英武盛世,而非掠奪。皇兒以懷柔手段對待大靖俘虜,正是明主該有的襟懷和魄力。不必顧忌李菡瑤,江南自有人對付她。也無需擔心叛軍脫困,死刑犯行刑前,還要讓其飽食一頓上路,朱雀王玄武王皆當世英雄,怎可讓他們餓著肚子上路
寫完,凌晨放出飛鷹。
辰正,飛鷹到玄武關。
那時,距離雙方約定的辰時初,已過了半個時辰,秦鵬和潘子豪等人還在煎熬,不知該不該交易。
原來,昨天下午杜律又去找王壑談判,說明早先交一半糧食,另一半等潘子豪的家人押來玄武關后,當面交易。
他道“萬一你們收了糧食,回頭反悔,我們豈不要吃個啞巴虧普通將士的親人就罷了,想來朱雀王和玄武王威名赫赫,就算敗了,也不至于無恥到拿他們來出氣,但我們潘將軍和張家、王家都有仇,王少爺行事又常出人意表,我們不得不防一手。分次交易才公平。”
朱雀王聽后沖王壑挑眉,揶揄地笑,仿佛說說什么“出人意表”,其實罵你沒品,行事無恥。
王壑斷然拒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