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利的關系,在荊州甚至整個南方大地,水軍都更受漢廷的重視。
這跟后世的陸海之爭一樣,財力就那么多,兩大軍種同時強大的可能幾乎為零。
黃忠和文聘有將才不假,也只能去統領水軍和步軍。
而想爭奪天下,劉表的荊州之地根本沒有成規模的騎兵,靠步軍和水軍問鼎天下就是一個笑話。
從武帝時代,天下就已經變了。
楚漢相爭之時,還只有項羽的鐵騎無雙。
當時的中原大地,還是步軍唱主角的時代,戰車也時不時在戰場上閃爍光芒。
可武帝時代開啟,衛霍鐵騎縱橫草原,一舉擊潰了漢廷的最大敵人匈奴騎兵。
騎兵終于大規模登上中原大地的歷史舞臺。
沒有騎兵縱橫的勢力,就根本沒有問鼎中原的資格。
光武帝就是得了幽州和冀州的突騎強弩,不到3年就定鼎中原。
再看看,演義中的袁紹先是圖謀冀州,再奪幽州。
四世三公袁家的戰略,完全就是想復制光武帝的帝路
公孫瓚在演義中,還想跟袁紹分冀州
完全就是沒心沒肺的腦殘行為。
袁家不僅惦記冀州的強弩,而且惦記幽州的突騎。
還真是三國演義版的一場經典騙局,公孫瓚惦記袁紹的利息,袁紹惦記公孫瓚的本金。
結果,惦記本金的袁紹,順利吞沒了公孫瓚的幽州之地。
一時之間,天下都以為袁紹會是第二個光武帝,官渡之戰才有那么多曹操手下更看好袁紹。
還有,曹操迎接漢獻帝,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卻因為小兒生病,不愿出兵迎駕
陳原宏也是呵呵了。
袁紹既然一心要復制光武帝的帝路,又怎么可能給自己頭上安上一位陛下
只能說曹操太逆天,硬是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逆轉了天命,將擁有突騎強弩的袁紹生生折翼。
由此可見。
演義之中,真不是劉表沒有雄心壯志。
而實在是荊州之地擁有了強大水軍之后,已沒有更多財力發展定鼎中原的本錢騎兵。
劉表接手的荊州之地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可能放棄水軍,轉而去發展騎兵。
劉表若是敢這么做,荊州水軍十幾萬人豈肯答應
不過,陳原宏一點都不會小看荊州之地的水軍力量。
畢竟,赤壁之戰的戰例,在那里明擺著。
北方諸侯確是有一個先天的騎兵優勢,但想定鼎天下,還須過南方諸侯水軍這一關。
荊州之地若是防守,水軍力量卻足以抵消騎兵的優勢。
畢竟,古代戰爭嚴重依賴水路的戰爭補給。
即使在北方大地,也是如此。
南方地區水網密布,本來更有利于水路補給,但南方諸侯有強大水軍斷人糧道。
歷史上,折翼在長江水路的北方強軍還少嗎
說白了,劉表的戰略并不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