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與貓
很久很久之前,有個小孩獨自住在一個年久失修的院里,明明自己的日子過的很苦,卻還是撿了一只瘦不拉幾、一瘸一拐的貓兒。
準確的說,是那只貓兒從排水的溝渠里爬進來的。
那是一個陰冷的晚上,下了點雨,四周一片漆黑,貓兒被府上散養的靈獸追著,倉皇之下順著小洞鉆過來。
本以為躲過一劫,剛放松下來,便與小孩正正對上。
小孩躺在廊下的稻草堆內,半隱于黑暗中,一雙手枕著腦袋,垂眸望它,瞳子在濃濃夜色里血紅血紅。
像野獸的。
貓兒嗅到危險的氣息,頃刻間僵直了身子,一動不敢動。
然而那雙帶著兇光的眼睛在靜靜看了它許久后忽而挪開,側過身子閉眼睡去。
沒有趕它走,也沒有攻擊它。
貓兒簡單的腦子想不通這只野獸為什么不吃它
只知道外面那只還守著的靈獸會撕咬它,這只不會,兩兩對比之下,貓兒果斷選了這邊。
它小心翼翼地望了望四處,沒發現異常后趁著這只野獸沉眠挪了挪身子,趴在一個隨時可以逃跑的地方,也閉目淺睡了一會兒。
第二天一大早,那只野獸從稻草堆里起身,腳步穩健地出了門,留它一只貓躲在窄小低矮的角落,默默觀察著。
野獸天黑才回來,變得和它一樣,傷痕累累,一瘸一拐,攜著濃郁的血腥味倒在稻草堆里。
貓兒等了片刻,那邊始終沒有動靜它才探出頭,剛準備趁著夜色也出去捕獵,面前突然砸過來一個東西,嚇得它立刻躲回了藏身之處。過了一會兒才伸頭瞧了瞧,是一塊肉。
有它的臉那么大,貓兒一喜,當即拖去柜子底下哼哼吃了起來。
第二天那只野獸又扔過來一塊,和第一塊一樣,只不過這次野獸沒有出門,是從衣兜里拿出來的,包裹在布里,拆開給它的。
第三天依舊如此,第四天沒有肉,但是野獸出門了,回來又給它帶了肉。
它哼哼唧唧吃完,覺得這只野獸是天下第一好,于是頭一回從柜子底下爬出來,悄悄地接近野獸。
野獸一開始會用東西砸它,不讓它過來,但沒一次扔中的,所以它依舊屁顛屁顛的跑來。
野獸嫌它煩,或推或恐嚇,它害怕了一會兒之后,又繼續依著野獸。
野獸身上好暖,野獸味道好好聞,野獸好好啊。
野獸是它的娘親吧。
野獸大多數時候都受不了它死纏爛打,回回被它得逞,允許它鉆進自己懷里尋一個溫暖的地方睡。
就這樣一人一貓在寒冬下互相熟悉對方,也相互取暖。
小孩溫暖了貓,實則貓兒也將自己微弱的溫熱傳遞給了小孩。
小孩剛失去親人,迫切地需要這份暖意。
小孩與大人
小孩跟貓相依相靠,在院里著實過了一段時間的平靜日子,平靜的意思是說跟往常沒差,一樣在為吃的,攢錢奔波,偶爾挨打,流血,揍人,因為一直如此,沒出過其它變故,所以稱之為平靜。
一直到有一天他像平時一樣帶著生肉回來,丟給貓兒后依著稻草堆睡了過去,醒來空氣中突然多出一股子淡淡的清香味,帶著微微的寒,像冬天的雪,驅散了他心中過多的躁意,但是個陌生的,他不認識的氣息。
這個認知叫他有些慌亂,小孩驚坐而起,第一時間從懷里掏出匕首,沿著院子里里外外查了一圈。
沒找到人。
他又去屋里看了看,角角落落都翻過,還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