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0章
1660年一月,南京城北,燕子磯碼頭。
雖然這地方在大明統治時期就已經是整個應天府的長江航運集散地,但那時的進出港船只數目和貨物吞吐量,與當下比起來卻是相差甚遠。
在海漢接管這個地方之后,從長江航道運送至此的各種海漢工業品可謂絡繹不絕,每天入港停靠的大小船舶,數量至少是大明統治時期的三倍之多。
而來自長江上游大明統治區的船只也同樣大幅增多,這些船運來的則是各種原材料和農產品。
在執政官陶弘方的主持下,去年燕子磯碼頭旁邊新建了一處占地百余畝的大型貿易市場,專門用于進行各種大宗批發交易。
來自兩國的商人可以在這里便捷地完成貨物存儲、轉運、交割和結算,甚至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官方機構,為商人們提供合同公證和貿易糾紛的調解訴訟服務。
地方官府提供的交易場所只收取非常低廉的管理費用,卻能提供諸多保障和服務,因而兩國商人都非常樂于進場完成交易。
而管理這個市場的任務,也順勢交到了對這個區域非常熟悉的秦簡手上。
秦簡本就是燕子磯碼頭出身,投靠海漢之后這幾年可謂是平步青云,從工頭變身為官員,如今管理著南京城內外多個項目,燕子磯碼頭和這貿易市場,也僅僅只是其中一部分罷了。
不過秦簡在外邊閑散慣了,也不愿在衙門坐堂辦公,一多半時間都還是在燕子磯碼頭附近的茶樓里待著。用他的話說,這樣可以隨時盯著自己負責的地方,日子才能過得安心。
當然了,現在這種盯法,可要比他當初在碼頭上當工頭的時候輕松多了。這燕子磯里里外外,到處都是他的徒子徒孫,自有無數雙眼睛替他看著碼頭和市場的運轉狀況。有什么風吹草動,自會有人及時上報通知他。
這天一早,秦簡剛到碼頭,按照他的習慣,是要先在碼頭上轉一圈,確認這地方是否一切正常,然后再去茶樓吃早飯。
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告示欄前的幾名士兵吸引住了,這幾人正在往告示欄上刷漿糊貼告示。
燕子磯碼頭結束軍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通常這里張貼的告示都是由官府出具,內容多是與貨運、商貿相關,極少會由海漢軍出面操作。他上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景,還要追溯到海漢從南京發兵攻打江北的六合、江浦兩縣那個時候了。
秦簡看到這個場景的第一反應,便是這燕子磯碼頭又要被海漢軍接管了,說不得接下來又會有什么軍事行動要從這地方發起。
他趕緊上前觀看,卻發現這告示的內容并不是要征用碼頭,而是征兵。
告示中提到,由于南京目前所轄區域太大,急需擴大民兵編制以彌補南京本地駐軍兵力的不足,因此公開招募身強體健的男性青壯加入本地民兵。